9月28日,,廣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解讀《關于培育發展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的意見》以及20個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的行動計劃。

作為廣東的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之一,廣東省發展改革委一級巡視員蔡木靈對半導體與集成電路產業在解決“缺芯少核”的問題方面已進行了專門解讀。

蔡木靈表示,廣東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半導體及集成電路產業發展,也作出了一系列的部署。特別在政策措施方面,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圍繞產業集群的發展目標、路徑和重點方向,形成了較為完善的政策體系。

據悉,廣東省發展改革委、科技廳、工業和信息化廳聯合印發的《廣東省培育半導體及集成電路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行動計劃(2021-2025年)》,提出了5項重點任務和8項重點工程。發展目標是到2025年,半導體及集成電路產業年主營業務收入突破4000億元,年均增長超過20%,珠三角地區建設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半導體及集成電路產業集聚區。主要有五個方面的政策措施:

一是提升創新能力。省科技創新戰略專項資金每年投入不低于10億元支持集成電路領域技術創新。對于半導體及集成電路領域的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或解決“卡脖子”問題的重大研發項目,省級財政給予持續支持。改革項目組織實施方式,試行“廣東發布、全國揭榜”的“揭榜掛帥”模式。

二是鼓勵加大研發投入。對28nm及以下或具備較大競爭優勢的芯片量產前首輪流片費用,省級財政按不超過30%給予獎補。對研發費用占銷售收入不低于5%的企業,在全面執行國家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75%的基礎上,鼓勵各市增加按不超過25%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標準給予獎補,省級財政按1:1給予事后再獎勵。

三是支持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對國家級、省級公共服務平臺和創新平臺建設,省級財政給予不超過固定資產投資30%的資金補助。

四是培育人才隊伍。擴大高校微電子專業師資及招生規模,省屬高校可自行確定微電子專業招生計劃。推動有條件的高校建設國家示范性微電子學院。鼓勵各市在戶籍、個稅返還、住房保障、醫療保障、子女就學、創新創業等方面對集成電路人才給予優先支持。

五是設立產業基金。基金首期規模200億元,突出體現財政資金的政策引導性和放大效應,重點投向半導體器件、集成電路設計、晶圓制造、封裝測試、EDA工具、裝備及零部件、相關材料、電子元器件等項目。

事實上,今年2月,廣東省政府出臺《關于加快半導體及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了未來一段時期廣東省半導體及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思路,即“做大做強設計業,重點發展模擬芯片、功率器件和第三代半導體器件等,大力引進和培育封測、設備、材料等領域龍頭企業,加快補齊制造業短板”。

封面圖片來源:拍信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