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族又一次因人事問題成為輿論焦點,這次的主角是原高級副總裁李楠。
實際上,李楠離開魅族的消息數月前就已在魅族粉絲圈中流傳,只是此前一直未得到證實。今年以來,作為魅族發布會主講人的李楠,連續缺席魅族16S與16Xs兩場發布會;5月李楠從魅族科技的主要人員中被移除,同時退出董事行列等現象,成為外界坐實李楠離開魅族的依據。
7月18日,李楠通過微博發布公開信,承認已從魅族離職,至此這場持續數月的離職傳聞最終塵埃落定。
結合此前魅族聯合創始人白永祥、魅族Flyme負責人楊顏,李楠此番離職意味著,曾在魅族創始人黃章退居二線時全面掌管企業運營的“三劍客”(三位核心高管),如今都已悉數出局。
從欣賞到全盤否定
在商業領域,企業管理層的變動并不罕見,甚至是企業發展的常規舉措。但魅族此前的數次核心高管出走,都伴隨更多的輿論關注與話題性,此次李楠事件也不例外。對此,商業評論人閆躍龍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這本是伯樂遇千里馬的故事,最終卻走向了“兔死狗烹”的結局。
在加入魅族之前,李楠是科技媒體愛范兒的主筆。2009年,黃章在魅族論壇中看到李楠的文章后,當即在評論中向李楠發出加入魅族的邀請,并留下其個人郵箱。
公開資料顯示,最終李楠于2012年受黃章之邀加入魅族,擔任高級總監,2013年升任高級副總裁。
2014年,李楠帶領魅族開啟了積極的營銷模式,不僅通過大量發布會為魅族新產品造勢,其個人還通過微博、知乎、魅族論壇等渠道與用戶溝通互動,宣傳魅族品牌、產品。
與此同時,在李楠的主導下,2014年魅族成功打造出一度能與紅米抗衡的魅藍品牌,使其在千元機市場占據一席之地。此前便有分析指出,魅藍系列手機最重要的意義是為魅族帶來了可觀的營收,讓魅族在市場下行的大環境中得以存活。與此同時,李楠也于2015年主導了阿里巴巴對魅族的5.9億美元戰略投資。
從數據來看,魅族2014年銷量僅400多萬臺,2015年猛增350%銷量突破2000萬臺,2016年更是達到了2200萬臺的巔峰期,即便2017年銷量有所回落,也維持在了2000萬臺的水平。
但隨后的2018年,魅族經歷了諸多的動蕩,例如魅族Pro7銷量不佳、上市計劃擱淺、從TCL空降而來的高管楊柘引發的企業內訌丑聞等等。在動蕩中與李楠相關的,便是黃章“砍”掉李楠一手培育的魅藍品牌,這也被外界看做黃章疏遠李楠的標志事件。
“魅族16發布會后(2018年8月),就慢慢淡出了工作。”按照李楠的說法,其淡出魅族已接近1年時間。在公開離職消息后,李楠也收到了錘子手機創始人羅永浩、華米科技副總裁裴帆迪(前魅族管理人員)等圈內人士的支持與鼓勵。不過在外界看來,這更像是對黃章的一種回應。
7月17日,有魅族用戶在社區論壇中發起了關于李楠離職的話題討論,黃章在評論中直言,“對公司來說能掙錢的就是人才,不斷虧錢的就是費財”。對此閆躍龍表示,黃章的此番言論背后,是表明對昔日“愛將”李楠的全盤否定。
然而,這并不是黃章第一次用這種方式評價離職高管。2018年6月,魅族用戶在論壇中向黃章詢問白永祥的去向時,黃章直言魅友沒必要關心魅族的人事問題,自己多年沒管理公司是個錯誤,回歸也是對之前公司策略和人事的否定,預計2019年才能把公司帶上自己預想的發展軌道中。
魅族之困
據不完全統計,除“三劍客”解體外,魅族離職高管還包括原CSO楊柘、原市場營銷副總裁莫翠天、原文創部總監張佳、原事業部銷售副總裁褚淳岷、原事業部副總裁潘一寬等等。
對此有行業人士對時代周報記者指出,從手機行業發展歷程來看,高管頻繁出走,也是導致品牌廠商逐漸掉隊的原因之一。
“李楠離開不離開影響都不大,以魅族現在的局面,沒有人能力挽狂瀾。”行業分析人士王鋒(化名)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煤油們對于李楠能讓魅族翻身的呼聲很高,所以此次李楠離職才會引發眾多關注和討論。但實際來看,在馬太效應愈發強大的手機市場,一直沒能擠入第一梯隊的魅族已經沒有希望了。
具體來看,王鋒分析稱,銷量規模是手機取得供應鏈優勢的必要前提,沒有一定的規模效應,手機廠商連談判的資格都沒有,更不用說供應鏈的議價能力了。供應鏈成本壓不下來,會導致收益降低,進一步擠壓研發投入和營銷資金,逐漸陷入不斷下行的惡性循環中。在王鋒看來,如今的魅族便是如此。
聚焦魅族來看,在核心高管集中出走的2018年,魅族的銷量僅有948萬臺,相比2017年接近2000萬臺的銷量暴跌46%,幾近腰斬。
另外更是有分析指出,目前的國內智能手機市場,“華米OV”以及蘋果占據了接近九成的市場份額。二線品牌中,金立已經宣告破產,美圖手機委身小米,剩下的三星是國際巨頭,聯想、中興等都有其他業務支撐,“下一個倒下的,似乎只能是魅族了”。
然而,黃章并沒有想要放棄。2019年5月,魅族引入了珠海市國資委關聯背景的股權投資基金入場,這也為魅族的后續發展帶來了新的想象空間。7月17日黃章在魅族論壇上展開反思的同時,也表達了未來魅族將任用更多年輕人才的計劃。對此,時代周報記者嘗試向魅族方面予以進一步了解,但并未獲得更多回應。
第一手機界研究院院長孫燕飚也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在李楠淡出的這近一年時間里,魅族在產品研發上并非毫無建樹,也發出了5G方面的聲音,迎來國資委入局扶持的利好等等,雖然短期內無法對“華米ov”發起沖擊,但未來仍然有發展的空間和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