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完成5納米EUV工藝研發
4月16日,三星官網發布新聞稿,宣布已經完成5納米FinFET工藝技術開發,現已準備好向客戶提供樣品,已開始向客戶提供5納米多項目晶圓服務。
與7納米工藝相比,三星的5納米FinFET工藝技術提供了高達25%的邏輯面積效率提升。同時由于工藝改進,其功耗降低了20%、性能提高了10%,從而使芯片能夠擁有更具創新性的標準單元架構。
跨越到5納米工藝,除了在功率性能區域(PPA)的數據提高之外,客戶還可以充分利用EUV(極紫外光刻)技術,推動產品接近性能極限。此外,還可將7納米的相關知識產權重用到5納米工藝上,使得客戶從7納米向5納米過渡時可以大幅降低成本,縮短5納米產品的開發周期。
蘋果與高通宣布和解
4月17日,蘋果與高通聯合宣布達成協議,解除雙方在全球范圍內的所有訴訟。根據協議,蘋果公司將向高通支付一筆費用,雙方還達成了一份為期六年的全球專利許可協議,該全球專利許可協議已在2019年4月11日起生效,包括兩年的延期選擇權和多年芯片組供應協議。
2017年1月,多年緊密合作的蘋果與高通展開了一場持久的專利訴訟大戰。據不完全統計,過去2年來,高通和蘋果一共在全球6個國家、16個司法管轄區進行了總計超過50項的司法訴訟。如今雙方協議和解,也就意味著這一場曠日持久的專利大戰終于落下帷幕。
值得一提的是,幾乎在蘋果與高通宣告和解的同時,蘋果最新一代iPhone唯一的基帶芯片供應商英特爾宣布打算退出5G智能手機調制解調器業務,并完成對其它調制解調器業務機會的評估。不過,英特爾表示還將繼續投資其5G網絡基礎設施業務。
臺積電7納米領先對手至少一年
4月18日,全球晶圓代工龍頭臺積電2018年業績報告出爐。臺積電表示,2018年是公司達成許多里程碑的一年,營收、凈利與每股盈余連續七年創下紀錄,并成功量產7納米制程,并領先其他同業至少一年。
數據顯示,2018年臺積電全年合并營收為新臺幣10314.7億元,同比增長5.5%;稅后凈利為新臺幣3511.3億元,同比增長2.3%。若以美元計算,臺積電2018年全年合并營收為342億美元,同比增長6.5%;稅后凈利為116.4億美元,同比增長3.3%
臺積電表示,2018年晶圓出貨量同比增長2.9%,達1080萬片12吋約當晶圓量;先進制程技術的銷售金額占整體晶圓銷售金額的63%;提供261種不同的制程技術,為481個客戶生產10436種不同產品;在專業集成電路制造服務領域之占有率已達到56%。
無錫SK海力士二工廠竣工
4月18日,SK海力士半導體(中國)有限公司無錫工廠舉行擴建(C2F)竣工儀式。項目建成后,無錫SK海力士二工廠將形成月產18萬片12英寸晶圓的產能,年銷售額計劃達到33億美元。
無錫SK海力士二工廠項目于2017年10月簽約,總投資86億美元,其中16億美元用于新建33000平米潔凈廠房及其附屬配套設施,70億美元用于購買全球最先進的半導體生產設備。如今SK海力士二工廠順利竣工,生產的第一批晶圓片具有非常好的良率,計劃今年五月正式投入量產。
隨著二工廠項目的持續推進,SK海力士半導體(中國)有限公司新招納1800名高新人才,未來無錫工廠的人才規模將達到5000名,生產工藝將達到世界最尖端的10納米技術。銷售額也將大幅提升,至此無錫工廠將承擔SK海力士存儲半導體生產總量的一半份額。
華為5G芯片愿向蘋果開放
4月15日,美國財經媒體CNBC報道稱,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在采訪時表示,對于向包括蘋果在內的智能手機競爭對手出售5G芯片和其他芯片方面,華為持“開放”態度。
眾所周知,華為旗下海思是知名IC設計公司,主要為母公司華為供應芯片。近年些年來雖然海思在視頻編解碼、機頂盒、NB-IOT等領域的芯片均有對外銷售,但手機芯片一直只供應華為手機,幾乎從未曾對外開放銷售。業界認為,任正非這一回應或意味著其在手機芯片方面戰略方向的重大轉變。
目前在5G基帶芯片領域,華為基本處于全球前列,今年年初在北京發布了5G基帶芯片巴龍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