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浦口經濟開發區的臺積電12吋晶圓廠外,每月都有2萬片晶圓被裝箱運送到祿口機場,通過國際航班“飛”到世界各地的客戶手中。

在距離浦口開發區15公里之外的研創園,諾領科技的工程師正在對全球第一顆集成GNSS(全球導航衛星系統)定位的NB-IoT芯片做調試,今年底,這款芯片就將投入量產。 

集成電路產業是衡量一個國家工業技術高度的重要標志,被譽為工業產值的倍增器,每1元集成電路產值能帶動10元左右電子信息產業產值,進而帶動增加100元左右的GDP。 

今年2月,我市出臺《南京市打造集成電路產業地標行動計劃》,明確以江北新區為“一核”,江寧開發區、南京經濟開發區為“兩翼”的集成電路產業空間布局,要求搶抓集成電路產業新一輪發展機遇,打造全省第一、全國前三、全球有影響力的集成電路產業地標。 

作為南京打造集成電路產業地標的主陣地,今年上半年,江北新區直管區集成電路主營收入增長122%,一個以芯片設計、晶圓制造、封裝測試、終端制造為重點的產業集群正在加速崛起。

260余家企業集聚,“芯片之城”效應顯現

本月21日中午12點半,江北新區管委會副主任陳潺嵋還在會議室接待中科院微電子所負責人李兵一行,此前的一個上午,她已經送走了三撥客人,都是集成電路領域的知名企業。“4年前,這種坐在‘家里’,知名企業找上門的景象還是不敢想象的。那時候新區剛剛獲批不久,都是我們上門去拜訪企業。”她回憶。 

縱觀全球高科技產業發展途徑,集聚效應在其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美國硅谷就是一個例子。發展集成電路產業也是如此,必須發揮集聚效應,盡可能地建設出一座高水平的“芯片之城”。 

2015年,新區剛剛獲批就瞄準了集成電路產業方向,隨后更是明確提出了“兩城一中心”的現代產業體系,即建設“芯片之城”“基因之城”“新金融中心”。 

隨著2016年臺積電簽約落戶、2017年紫光半導體產業基地開工,龍頭企業的引領使得集成電路企業加速在新區聚集。目前,新區已集聚集成電路上下游企業260余家,涵蓋芯片設計、晶圓制造、封裝測試、終端制造全部環節,華大半導體、展訊通信、中星微電子等芯片設計領域國內排名前十的企業已有半數落戶江北新區。 

與此同時,全球集成電路知名企業安謀電子、新思科技、鏗騰電子紛紛布局江北新區,創意電子、臺灣欣銓、中科芯、中電科、華大九天、大魚、靈動微電子、國家ASIC工程中心、賽寶工業技術研究院等一大批重點項目也紛至沓來,江北新區“芯片之城”集聚效應顯現。 

創意電子是一家全球著名的專用集成電路設計服務公司,在多年前進駐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后,創意電子一直尋求其他合作城市,在考察了成都、深圳等地后,最終選擇落戶南京江北新區。 

創意電子南京設計服務中心的副總經理尹國信說,一是看中南京豐富的科教人才資源,可以為集成電路設計、產業發展提供后續動力;二是新區明確的產業導向、正在形成的產業集群讓他們覺得在這里能得到更好的發展。 

營造產業生態,激發企業內生動力

今年6月13日,全國雙創活動周啟動日,我市公布《2019年南京市獨角獸、培育獨角獸、瞪羚企業發展白皮書》,江北新區南京芯馳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希烽光電科技(南京)有限公司兩家集成電路企業入選南京市培育獨角獸企業。 

這是兩家去年才注冊成立的集成電路企業,發展之快得益于江北新區良好的產業生態。 

2016年,借鑒美國硅谷、中國深圳等先進地區集成電路產業的成功發展經驗,江北新區提出“產業發展,服務先行”的理念,投資打造了全國首個涵蓋人才、技術、資金、市場等全方位產業要素的集成電路公共服務平臺——南京集成電路產業服務中心(ICisC)。 

中心下設集成電路人才資源平臺、開放創新平臺、公共技術平臺以及產業促進平臺四大特色服務平臺,有效整合海內外優質創新資源,為企業提供“一站式”精準專業服務。據統計,2018年該中心累計為企業節省研發費用超億元。 

“龍芯”總設計師、龍芯中科總裁胡偉武受邀在中心講課時,發現來聽課的企業特別多。他意識到,這種產業間的互相需求與共識,使新區已經形成了良好的集成電路產業生態。很快,他決定將公司華東地區研發中心落在新區,之后的產業化也將在這里進行。 

在資金和政策扶持上,新區也是不遺余力,除了集成電路專項基金,江北新區建立了長期穩定的資金投入機制,吸引了總投資近百億的社會資本參與到集成電路產業發展中。今年6月,江北新區出臺全國首個集成電路人才試驗區政策,從人才引進、留才獎勵、人才培養、生活配套四個方面出臺10條新舉措。 

良好的產業生態使得新區的集成電路企業活力迸發,今年上半年落戶新區的江蘇長晶科技,是一家集研發、設計、銷售為一體的半導體設計公司,目前已產生了上億元的銷售額;南京芯視界研發的單光子單點測距芯片,本月剛進入量產階段,預計今年營收1000萬元,而到明年,這一數字將猛增至1000萬美元…… 

瞄準核心自主可控,打造千億產業規模

南京的集成電路產業并無雄厚基礎,省內無錫市早在10年前就開始布子,封測行業規模位列全國第二;周邊有上海占據全國近三成的集成電路產業銷售份額;成都、武漢、合肥、廈門等城市都不惜重金上馬大項目,行業競爭非常激烈。 

當前,我市圍繞“全省第一、全國前三、全球有影響力”的目標,聚力打造集成電路產業地標,而江北新區被規劃為南京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核心區”。如何找準自我定位,走差異化發展之路?

“我們將重點從產品鏈、產業鏈、價值鏈和創新鏈等方面,圍繞核心技術自主可控進行布局。”市委常委、江北新區黨工委專職副書記羅群表示,一方面引入華大九天、中天微等國內優質企業落戶新區,籌建國家集成電路設計服務產業創新中心;另一方面與東南大學、南京大學等國內知名高校,以及中國電科、中國電子、臺積電、新思科技、安謀中國等知名企業,共同籌建南京集成電路產業協同創新學院,盡快解決集成電路產業發展中專業人才緊缺、科技成果轉化難的現實問題。 

在大方向的指引下,企業也在各自發力。目前中國汽車處理器芯片幾乎完全依賴進口,芯馳科技通過自主研發,致力于填補國內這一空白。“現在公司的晶圓是委托給臺積電來做制造,還與Synopsys和Cadence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芯馳科技董事長張強說。明年中下旬,芯馳科技面向智能駕艙、自動駕駛以及智能網關領域的3款系列產品都將相繼投入量產,完善我國在高性能、高可靠智能汽車芯片半導體領域的布局。 

希烽光電科技公司超凈車間內,身著白色無塵服、頭戴無塵帽的工作人員正忙于硅光芯片的封裝工作。這款由公司自主研發的25G高速接收器件本月正式進入量產階段,將運用于5G網絡建設。 

面向未來,江北新區統籌功能定位和產業布局,構建產業重點集聚區,即以江北新區產業技術研創園為載體打造集成電路設計及綜合應用基地,以南京軟件園為載體打造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基地,以浦口經濟開發區為載體打造集成電路晶圓制造及封測基地。為未來發展構建新動力、強引擎,新區將持續優化產業整體空間布局,提升優化發展軟環境。 

2020年,江北新區將集聚集成電路產業人才1萬人、集成電路企業300家以上,集成電路產業產值突破1000億;同時,集成電路制造、設計、應用等產業在全市集中度均達80%以上,初步建成全國領先的重要集成電路產業引領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