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新聞,據臺灣《經濟日報》11月1日報道,半導體景氣下行,臺積電二度下修資本支出之際,傳出3nm制程大客戶臨時取消訂單,臺積電因而大砍協力廠訂單,最多高達四、五成。
報道指出,由于這些供應商規模都相對較小,臺積電大刀一揮,掀起業界風暴。
據報道,不具名的臺積電供應鏈私下透露,來自臺積電的訂單確實從第三季末開始轉弱,第四季與明年首季訂單持續下滑。目前所知,沖擊領域包括前段生產制程與后段先進封裝制程,其中對后段的影響幅度大于前段。
臺積電日前二度下修2022年資本支出至約360億美元,絕對金額減少至少40億美元(約新臺幣1285.6億元),意味原本要釋放給供應鏈高達上千億元的商機被砍掉,掀起供應鏈骨牌效應。
屋漏偏逢連夜雨。報道稱,業界傳出,臺積電又遇到3nm制程某預定大客戶臨時取消訂單,導致其近日將要量產的3nm制程,月產能比原先規劃明顯減少,約僅1萬多片,要等到明年下半N3E制程量產,3nm制程月產能才會明顯增加,這也影響相關供應鏈業績動能,甚至傳出訂單比年初規劃大砍四至五成。
據臺灣《經濟日報》報道,對于相關3nm傳聞,截至發稿前,未能取得臺積電回應。
臺積電此前提到,3nm將在今年第四季量產,預期在高速運算與智慧手機應用驅動下,2023年平穩量產,但臺積電并未揭露3nm月產能細節。
業界認為,臺積電今年資本支出下修10%,業界傳出先進制程協力廠遭砍單40%至50%,應屬少數個案,主要落在再生晶圓、關鍵耗材、設備等領域。
報道還稱,目前業界中,再生晶圓廠中砂被視為臺積電發展3nm制程的指標性受惠廠商,但中砂不評論任何客戶訂單情形,僅表示整體供應鏈受到市況影響,但該公司還是會努力深耕技術,維持優勢市場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