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府傳計劃對半導體產業祭出規模250億美元的補助金、力促將半導體生產回流美國,降低過度依賴海外生產的風險。

日經新聞26日報道,美國國會為了促使半導體生產回流美國、已開始討論要新推出規模250億美元的補助金,期望借由巨額的公共支援,提升英特爾(Intel)等美國半導體大廠的研發能力,促使供應鏈回歸美國國內,主因若放置半導體生產依賴海外的情況不理的話,除將導致產業競爭力下滑之外,也恐將對國家安全、軍事實力造成影響。

美國資訊技術與創新基金會(ITIF)分析指出,在全球半導體市場上,以英特爾為首的美國企業占全球市占率達47%,遠高于排名第2位的南韓(19%)、第3位的日本(10%)。不過據美國波士頓咨詢集團指出,就半導體產能來看,美國占全球市占率僅12%,而這主要是因為美國大多是像Nvidia、高通那樣的無晶圓廠企業,生產大多委托給臺灣地區等海外企業進行。反觀中國大陸的半導體產能全球市占率超越美國達15%,且預估10年後將揚升至24%,超越臺灣地區居全球首位。

報道指出,上述對半導體的補助計畫將編列于美國2021年會計年度(2020年10月~2021年9月)預算內,美國參議院、眾議院皆已對該半導體援助法案進行跨黨派審議,而力推制造業回歸美國的川普政權也將對該法案的成立提供援助。

根據該法案的草案,美國聯邦政府計劃創設一個為期10年、規模達150億美元的基金,對每件半導體工廠、研發設施的投資案最高提供30億美元的補助。另外,美國國防部等部門計劃提供50億美元資金協助和國安相關、機密性更高的半導體生產,且也計劃追加提供50億美元預算進行相關的研發。也就是說,光美國聯邦政府對半導體提供的補助金規模就將達250億美元,而美國各州/地方政府也將借由稅賦優惠等措施提供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