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幾個月就能歷經一輪“生死劫”的前沿科技產業,變化本就是主旋律。步入2020年,黑天鵝齊飛,諸多新變量的引入,使存儲業者面臨更多不確定性。
回顧存儲產業上半年,一些事件值得回味,一些變動指向未來,全球半導體觀察帶您梳理觀察重點。
看亮點
1.國產存儲“芯”勢力
國產替代預期催化,半導體成為上半年科技主題基金重倉焦點股,可謂風頭十足。高景氣度持續下,細分賽道龍頭公司也紛紛迎來高速增長拐點。
作為國內最大、全球第四大NOR芯片供貨商,兆易創新開年不久便見識了半導體資本狂潮。2月13日,兆易創新股票漲幅超9%,股價創歷史新高,總市值達到1020.73億元,成為國內第六家市值破千億的半導體公司。
不過,一些投資人直呼“過熱”并提醒當下靜態估值可能偏高,市場也很快發出“入場需謹慎”的信號。
國產存儲制造在今年取得的突破,普通人也能感受得到。能買到國產固態硬盤SSD和內存條的消費者開始體會,“國產存儲替代”趨勢著實摸得著。
4月13日,紫光集團旗下的長江存儲宣布其128層QLC 3D NAND閃存研發成功。9月10日,長江存儲宣布推出兩款消費級固態硬盤 SSD 產品。
值得一提的是,長江存儲布局多項專利,技術幾乎都是自主研發。長江存儲獨有的Xtacking架構可以在兩片獨立的晶圓上加工外圍電路和存儲單元,使NAND擁有更高的I/O接口速度,實現更高的存儲密度以及更小的芯片面積。
進入5月,多款搭載長鑫存儲10納米級DDR4芯片的內存條上市,首款中國芯的光威弈 PRO DDR4 內存條由深圳嘉合勁威制造。中國自主研發的DRAM芯片終于投入市場,內存芯片產業史又寫下一筆。
長鑫存儲不僅研發出19納米工藝的DRAM芯片,填補了國產空白,更是打通了從設計到生產制造的全流程。
國際內存芯片市場在迎來中國玩家后,未來將看到更多中國面孔。紫光集團重返DRAM賽場,兆易創新等國內企業也已入局。
2.國際廠商激戰升級,DRAM進入EUV時代
2020年一季度,伴隨DRAM價格回暖,存儲龍頭廠商的交鋒也顯得更為激烈。
目前,三星電子、SK海力士和美光科技占據全球DRAM市場超過九成的份額。其中,居于前兩位的三星和SK海力士,都將在DRAM生產中導入極紫外光光刻設備EUV技術。
最先跨入EUV時代的自然是三星。3月25日,三星宣布成功出貨100萬個業界首款使用EUV的10納米級DDR4 DRAM模組,且已經完成了全球客戶評估。
三星第四代10納米(D1a)、更先進10納米的DRAM會開始使用EUV,預計2021年開始批量生產基于D1a的DDR5 DRAM和LPDDR5 DRAM。
SK海力士的相關內部人士透露,公司已開始研發第4代10納米級制程(1a)的DRAM,內部代號為“南極星”,預計將在制程中導入EUV技術。
2020年的變數實在太多,業內人士觀測,存儲器廠商皆不輕易擴增產能,反而以優化制程技術的方式來增加其供應的能力。工藝提速的同時,預計基于EUV技術的存儲器生產市場競爭將會更加激烈。
EUV技術確有降本功效,門檻卻極高,是否采用值得再三評估。美光企業副總裁、中國臺灣美光董事長徐國晉表示,美光不打算跟進,目前并無采用EUV計劃。
3.DDR5稍慢,LPDDR5引領新一輪產品競爭
主流內存規格在今年有何進展?
相比量產和應用步伐稍緩的DDR5,主要運用智能手機等移動終端市場的低功耗LPDDR則進展神速,且已在終端產品領域掀起浪潮。
今年2月,美光宣布交付全球首款LPDDR5芯片。此后,小米10全線采用LPDDR5內存芯片,供應商為美光和三星。
小米搭載LPDDR5芯片消息一出,努比亞總裁倪飛緊隨其后宣布紅魔5G全系列標配LPDDR5。兩天后,Realme副總裁徐起宣布realme真我X50 Pro全系標配LPDDR5。
從采用效果來看,根據美光提供的參數,LPDDR5相較LPDDR4整機省電5%~10%,續航延長5%~10%。
SK海力士計劃今年量產DDR5,三星計劃2021年基于D1a工藝大規模量產DDR5,美光1Znm制程的DDR5寄存型DIMM(RDIMM)已開始出樣。
TrendForce集邦咨詢表示,DDR5應用場景以計算機、服務器產品為主,但需要配合主流CPU的規格,預計到2021年的下半年才能在市場上看到一定數量的產品。
看趨勢
1.國產替代提速,從0到5%
半導體國產替代口號響亮,自給率極低的存儲器無疑有著最強音。
根據中國海關數據,2019年,我國進口了價值3040億美元的集成電路,超三分之一為存儲器。而在2018年,國產存儲的量產量為零。
DRAM和NAND Flash是最主流的存儲器產品。在DRAM領域,三家國際廠商把控全球主要市場份額。受益于長鑫存儲DRAM芯片推出,中國存儲器開始實現中低端領域的部分替代。
NAND Flash制造廠長江存儲新工廠目前有一座12英寸晶圓廠,滿產產能為10萬片/月。長江存儲計劃到年底,其位于武漢的新工廠可以月產量提高3倍,達到6萬片的規模。
2020的上半年,見證了不少國產存儲制造的突破進展。《日經亞洲評論》報道指出,中國存儲器產量的全球占比將在今年提升到5%。
2.價格罕見拉升,但壓力仍在
現貨渠道部分存儲器顆粒現貨價格上漲,引發市場高度關注是否會帶動存儲器產業反轉向上。TrendForce集邦咨詢表示,DRAM現貨價格出現久違漲勢,但下半年DRAM價格仍有壓力。
TrendForce集邦咨詢還表示,觀察目前DRAM市場,consumer DRAM僅占整體DRAM市場消耗量約8%,漲跌關鍵仍在于供需雙方的庫存水位,以及主流server DRAM的采購動能何時回溫。
在data center與enterprise server業者尚未重啟新一輪補貨前,DRAM價格壓力仍在,現貨價格反彈可能僅是短暫效應。
3.擴產還是縮減開支?積極預測與審慎現實
2018年9月,存儲器景氣度開始下行,在去年三季度觸底并開始回暖。存儲市場顯現復蘇態勢后,拉高半導體產業整體預期。市場預測,自2020年,全球半導體企業將開始進行擴產,2021年半導體產業新增產能可望創下歷史新高。
但熱鬧是結構性的,或者說,新冠疫情等黑天鵝來了后,難免遭遇現實考量。
分析人士指出,COVID-19影響顯著,預計在可預見的未來將繼續對存儲器市場產生影響。考慮到市場的不確定性,為確保存儲器行業的長期健康發展,存儲器供應商必須謹慎地作出應對。
結語
不管是回顧還是展望,國產替代無疑是備受矚目的線索。EUV技術導入、DDR世代更迭、龍頭廠商激戰升級之外,以長江存儲、長鑫存儲、兆易創新為代表的本土廠商在應對本土供應難題的同時,也開始因突破性進展放出更大聲量。
揮別國產存儲極具里程碑意義的2020上半年,國內存儲廠商也迎來發展良機。
在國際環境激變,加之疫情沖擊下,全球存儲產業有哪些宏觀變化與細分市場動態?企業應如何把握結構性機會并在市場中實現突圍?
11月12日,TrendForce集邦咨詢將在深圳舉辦“后疫情時代——2021存儲產業趨勢峰會”,屆時,產業鏈重量級嘉賓以及集邦咨詢內存和閃存核心分析師,將圍繞以上問題進行解答。
備注:以上內容為集邦咨詢TrendForce原創,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鏡像等使用,如需轉載請在后臺留言取得授權。
封面圖片來源:拍信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