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月前,業界傳出軟銀集團正在考慮出售Arm,Arm的去向成為全球半導體企業關注的問題,關于其出售對象的猜測包括蘋果、三星、臺積電、富士康、高通等廠商。近日,有媒體引用知情人士消息稱,英偉達將從軟銀集團手中收購Arm。
如今,傳聞得到證實。當地時間9月13日,英偉達(NVIDIA)發布聲明,其與軟銀集團達成協議,英偉達將以4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732億元)的價格收購軟銀集團旗下Arm Limited(以下簡稱“Arm”)。根據協議,英偉達將向軟銀集團支付價值215億美元的英偉達股票和120億美元現金,其中包括簽署合約時支付的20億美元現金。
英偉達表示,在Arm滿足特定財務績效目標的前提下,軟銀可能會根據收益結構獲得最多50億美元的現金或普通股,此外英偉達還將向Arm員工支付15億美元的股本。該交易不包括Arm的IoT服務組,交易完成后,軟銀預計將保留Arm低于10%的股份。
聲明稱,Arm將繼續其開放許可的運營模式,同時保持全球客戶中立性,這是其成功的基礎,迄今為止,其被許可方已出貨1800億個芯片。Arm的合作伙伴還將同時受益于兩家公司的產品,包括英偉達的眾多創新產品。
在交易完成后,英偉達打算保留Arm的名稱和品牌形象并擴大規模它在劍橋的總部基地,同時Arm的知識產權將繼續在英國注冊。另外,NVIDIA將在Arm英國研發基地的基礎上,在Arm的劍橋校園建立一個新的全球性AI研究卓越中心。
此項交易尚須獲得中國、美國、歐盟和英國的批準,交易預計將在18個月內完成。
軟銀自救 凈賺80億美元
2016年7月,日本電信巨頭軟銀集團宣布以243億英鎊(約合320億美元)收購英國芯片設計公司Arm,驚動了整個半導體行業。
對于這一起巨資收購,當時軟銀首席執行官孫正義表示,軟銀將通過投資抓住物聯網的機遇,Arm與軟銀的戰略十分契合,并表示這是軟銀有史以來最重要的收購之一,Arm將成為軟銀今后增長戰略的關鍵支柱。
根據媒體報道,孫正義對Arm寄予了厚望,表示Arm的設計將會用在更多半導體產品上,因為日用設備之間的互聯程度日益增強。另外,孫正義去年在出席活動時還提到,計劃在五年內將推動Arm重新上市。
然而,尚未等到Arm的重新上市計劃實現,軟銀卻已迎來了自身困境。
今年5月,軟銀公布了截至2020年3月31日的2019財年財報,財報顯示,軟銀2019年虧損1.4萬億日元(約合130億美元),這是其15年來首次出現年報虧損。隨后,軟銀試圖通過出售資產、大規模回購股票等措施逃出泥潭。
業界稱,出售Arm大概是軟銀無奈之下的自救行為。根據目前公布的400億美元價格看來,在投資收購Arm 4年后,軟銀將獲得比之前收購價格多80億美元的資金回報。如果Arm達成業績目標,那么軟銀還將獲得50億美元的現金或普通股。
對于目前仍面臨困頓的軟銀而言,與英偉達達成協議或許是無奈之舉卻仍讓其松了一口氣。
英偉達+Arm 又一個“巨無霸”?
而對于英偉達來說,這起收購案若成功無疑將是如虎添翼。
1993年,黃仁勛、Chris Malachowsky和Curtis Priem共同創立了英偉達,1999年英偉達發明了圖形處理器GPU。近年來,GPU在人工智能、服務器市場、數據中心、自動駕駛等應用領域呈現出蓬勃增長態勢,英偉達發展至今已成為全球GPU市場上最大的供應商。
2019年,英偉達宣布收購以色列芯片廠商Mellanox,該交易于今年4月正式,Mellanox營收被納入英偉達數據中心部門。根據TrendForce集邦咨詢旗下拓墣產業研究院最新統計的全球前十大IC設計業者2020年第二季營收及排名,英偉達整體營收表現亮眼,營收位列全球IC設計業者第三,并且其營收年成長率47.1%,列居前十大IC設計業者之冠。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英偉達股價一路飆升。今年7月8日,英偉達當日報收408.64美元、市值接近2500億美元,首次超越英特爾的2480億美元,一度成為美國市值最高的芯片企業。
再觀Arm,其之于全球半導體業者的重要性已毋庸贅言。
作為一家以半導體IP授權為核心的企業,Arm架構在移動通訊領域被廣泛使用,具有壟斷地位。有數據顯示,全世界超過95%的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采用ARM架構,蘋果、三星、高通、華為、聯發科等都采用其架構。
英偉達表示,此次合并將英偉達AI計算平臺與Arm廣闊的生態系統結合在一起,將創建人工智能時代的頂級計算公司,在加速創新的同時擴展到了高增長市場。該組合將增強英偉達的研發能力,并借助英偉達世界領先的GPU和AI技術擴展Arm的IP產品組合。
另一方面,從雙方市場領域來看,英偉達目前在AI、數據中心、游戲、自動駕駛等領域馳騁,但在智能手機、平板、電視、物聯網等領域較為薄弱,而這些部分恰好是Arm主要市場領域,雙方在業務方面將有望形成互補。
對于這次收購案,集邦咨詢稱,英偉達收購Arm的好處主要是可以最先確認Arm在CPU與GPU等IP方案的發展藍圖與規格細節,方便收購方在進行未來的產品開發時,可以早于其他競爭對手有所更為深入的布局,甚至有可能領先至少半年左右。
400億美元,如若交易真正實現,這將是半導體行業有史以來最大并購交易。
業界的擔憂與交易的困境
這一起看似對軟銀、英偉達雙贏的收購案,卻引起了業界擔憂。
眾所周知,Arm架構是移動終端和嵌入式系統最主流的指令集架構,被廣泛應用于全球大多數安卓手機和平板電腦的芯片中,它的商業模式比較特殊,僅提供芯片的設計方案并收取授權費和專利費,“中立性”是Arm的立身之本,其本身與芯片公司不存在競爭關系,此前其被軟銀收購亦不曾改變這個原則。
然而,英偉達與軟銀不同,英偉達本身就是一家芯片公司,若Arm被英偉達收購,其后續是否能保持一貫的“中立性”?
為了打消Arm客戶的顧慮,英偉達在聲明中作出承諾,“Arm將繼續其開放許可的運營模式,同時保持全球客戶中立性”,黃仁勛在電話會議上亦強調了這一觀點,并表示將加速Arm廣闊生態系統技術的開發。然而,這樣的承諾是否足夠讓客戶放心?這仍是存疑的。
這一收購案更是讓中國業者陷入憂慮。盡管Arm總部位于英國,但英偉達總部位于美國,一旦收購完成,Arm將成為美國公司的資產,這對于目前仍面臨復雜多變的國際貿易環境的中國相關企業來說,無疑是存在較大風險。
另外,Arm中國是以合資公司的方式運營,中方投資者占股51%,Arm公司占股49%。若Arm被收購,Arm中國又該何去何從?
不過,該交易真正成行仍需通過中國、美國、歐盟和英國的反壟斷調查,這將使該交易的面臨了重重關卡,最后是否能成功仍有待后續觀察。業界認為基于Arm在產業的重要性,這起收購案恐怕很難通過各國的反壟斷調查,但黃仁勛表示有信心獲得中國批準。
但無論成功與否,這一事件都應該引起中國企業甚至全球相關企業的高度重視,并做好相關的應對措施。
備注:以上內容為集邦咨詢TrendForce原創,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鏡像等使用,如需轉載請在后臺留言取得授權。
封面圖片來源:英偉達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