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陣追趕浪潮中,中國芯片企業正在加大研發投入,力求突破封鎖,實現自主創新。

長江商報記者發現,A股市場上,芯片概念股超200家,其中,從事半導體材料、設計、封測等的公司超百家。

有數據顯示,A股集成電路概念公司有62家。2019年及今年上半年,約60%公司實現盈利,部分公司凈利潤接連倍增。

在研發投入方面,中芯國際以47.44億元居首,匯頂科技等6家公司研發投入超過10億元。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比重方面,寒武紀以122%高居榜首。

長江商報記者發現,隨著芯片國產化氛圍日隆,集成電路概念股備受投資者追捧。年內,10家公司股價漲幅翻倍,瑞芯微以4.8倍居首,卓勝微曾以718.40元/股區間最高價成為僅次于貴州茅臺的A股第二高價股。

截至目前,62家公司中,41家公司市值超百億,其中,4家公司市值超千億,中芯國際以2611.76億元居首。

政策支持、研發加持,隨著國產替代化進程加速,集成電路公司將迎來快速增長。

中芯國際盈利13.86億增3倍

A股集成電路公司經營大幅整體向好。

半導體聯盟消息,2020年8月28日晚,中微公司披露2020年半年度報告。今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9.78億元,較上年的8.01億元增長22.14%。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簡稱凈利潤)1.19億元,去年同期為0.30億元,同比增長0.89億元,增幅達291.98%。

中微公司主要從事高端半導體設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公司稱,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基于在半導體設備制造產業多年積累的專業技術,涉足半導體集成電路制造、先進封裝、LED生產、MEMS制造以及其他微觀工藝的高端設備領域,主要為集成電路、LED芯片、MEMS等半導體產品的制造企業提供刻蝕設備、MOCVD設備及其他設備。

公司稱,其等離子體刻蝕設備已應用在國際一線客戶從65納米到14納米、7納米和5納米的集成電路加工制造生產線及先進封裝生產線。公司的MOCVD設備在行業領先客戶的生產線上大規模投入量產,公司已成為世界排名前列的氮化鎵基LED設備制造商。

中微公司表示,今年上半年,在新冠肺炎疫情、世界經濟增長持續放緩的背景下,全球半導體產業、LED產業及設備產業呈現下滑態勢。不過,在國家積極的財政政策及鼓勵集成電路產業政策的支持下,中國芯片設備市場保持較高程度的投資規模,但不同客戶投資進度出現結構分化差異。公司抓住重點客戶擴產投資機會,保障產業供應鏈,推進訂制化精細化生產經營,取得了較好經營業績。

中微公司成立于2004年,2016年,公司營業收入6.10億元,凈利潤為虧損2.36億元。2017年至2019年,營業收入分別為9.72億元、16.39億元、19.47億元,同比增長59.45%、68.66%、18.77%。對應的凈利潤為0.30億元、0.91億元、1.89億元,同比增長112.53%、203.72%、107.51%。

算上今年上半年,中微公司營業收入保持兩位數的速度穩步增長,凈利潤持續倍增。

不只是中微公司實現了經營業績高速增長,行業龍頭中芯國際同樣如此。

今年上半年,中芯國際實現營業收入131.61億元,同比增長29.38%;凈利潤13.86億元,同比增長10.63億元,增幅為329.83%。2019年,中芯國際實現凈利潤17.94億元,同比增長140.04%,凈利潤出現延續倍增勢頭。

wind數據顯示,截至8月28日晚,集成電路62家公司中,已有59家披露半年報,其中52家凈利潤實現億元,中芯國際凈利潤居首,韋爾股份居第二,其凈利潤為9.90億元。

跟上年同期相比,上半年,共有16家公司凈利潤倍增,其中10家增長2倍以上,長川科技、韋爾股份、晶方科技的凈利潤同比增幅分別為23.51倍、12.06倍、6.24倍。

寒武紀研發投入為營收3倍

集成電路行業,既是技術密集型企業,也是資金密集型領域。A股公司紛紛加碼研發。

今年7月20日上市的寒武紀,屬于虧損上市企業。公開數據顯示,2017年至2019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0.08億元、1.17億元、4.44億元,2018年、2019年同比增長1392.05%、279.35%。對應的凈利潤分別虧損3.81億元、0.41億元、11.79億元,2018年、2019年同比變動89.22%、-2772.32%。

今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0.87億元、凈利潤-2.02億元,同比下降11.01%、555.38%。

盡管經營業績持續虧損,但寒武紀一直是“勒緊褲腰帶”搞研發。2017年至今年上半年,公司研發投入分別為0.30億元、2.40億元、5.43億元、2.77億元,分別占當期營業收入的375%、205.13%、122.30%、318.10%。公司稱,未來三年,預計投入30億元用于研發。

與研發投入相關的研發人員,截至2019年底,寒武紀擁有794名,占員工總數的74.98%。

寒武紀專注于人工智能芯片產品的研發與技術創新,致力于打造人工智能領域的核心處理器芯片。公司主要產品包括終端智能處理器IP、云端智能芯片及加速卡、邊緣智能芯片及加速卡以及與上述產品配套的基礎系統軟件平臺。

公司稱,其是目前國際上少數幾家全面系統掌握了通用型智能芯片及其基礎系統軟件研發和產品化核心技術的企業之一,是國際上少數能為云端、邊緣端、終端提供全品類系列化智能芯片和處理器產品的企業之一、國際上少數同時具備人工智能推理和訓練智能芯片產品的企業之一,也是國內少數具有先進集成電路工藝(7nm)下復雜芯片設計經驗的企業之一。公司研發的寒武紀1A處理器是全球首款商用終端智能處理器IP產品,思元100(MLU100)芯片是中國首款高峰值云端智能芯片。

長江商報記者發現,A股集成電路公司均十分注重研發,投入逐年增加。

wind數據顯示,2019年,有32家公司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超過8.5%(以臺積電2019年研發投入占營收比重為參照),其中13家占比超過20%。研發投入超過10億元有6家,分別為中芯國際、紫光股份、韋爾股份、納思達、北方華創、匯頂科技,分別為47.44億元、39.41億元、16.94億元、14.57億元、11.37億元、10.79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研發支出最多的中芯國際,已成功研發14納米技術節點并已實現量產。

卓勝微股價最高漲26倍

隨著研發投入加碼、掌握的核心技術不斷增多,集成電路行業公司越來越受到投資者追捧。

年初以來,A股集成電路公司股價整體有較為明顯上漲。截至8月28日,62家公司中,56家公司股價出現上漲(新股中芯國際等以首日開盤價為參照),僅丹邦科技、中芯國際、寒武紀、博通集成等6家公司股價下跌。56家股價上漲的公司中,10家公司股價漲幅超過一倍,分別為中微公司、華天科技、上海新陽、北方華創、北斗星通、南大光電、富滿電子、紫光國微、晶方科技、瑞芯微。年內漲幅最大的是瑞芯微,區間漲跌幅為480.56%。

值得一提的是卓勝微,2019年6月18日在創業板掛牌上市。其發行價為35.29元/股。上市之初,連收14個漲停板,股價達到175.42元/股。此后,股價仍然是一路上漲。當年7月15日,上市不到一個月,股價突破200元/股的關口。一個月后的8月21日突破300元/股,去年11月5日突破400元/股。

今年初,股價有所調整,2月開始繼續向上,并在15個交易日內連破500元/股、600元/股、700元/股三大關口,最高達718元/股。隨后又進入震蕩調整期,6月24日回升至718.40元/股,這一價格僅次于貴州茅臺,成為A股第二高價股。

今年6月30日,公司實施每10股轉8股派10元的分紅方案。后復權計算,卓勝微的股價最高時段為今年7月14日,最高達到968.60元/股,這一價格較其發行價最大漲幅約為26.45倍。

卓勝微專注于射頻前端芯片領域的研究、開發與銷售,主要向市場提供射頻開關、射頻低噪聲放大器、射頻濾波器等射頻前端芯片,同時還對外提供低功耗藍牙微控制器芯片。其產品供應給三星、小米、華為等知名企業。

卓勝微也實現了經營業績快速增長。2019年及今年上半年,公司實現凈利潤4.97億元、3.53億元,同比增長206.27%、130.99%。公司曾表示,業績快速增長,得益于國產替代進程加速,疊加公司持續推進與客戶深度合作,產品獲得客戶高度認可。

除了卓勝微,瑞芯微等14家公司股價均曾超過百元,兆易創新曾達428.18元/股。

市值方面,截至今年8月28日,有41家公司市值超百億,其中,13家公司市值超過500億元,4家公司市值超過千億元,分別為中微公司、三安光電、韋爾股份、中芯國際,市值分別為1000.51億元、1215.25億元、1513.94億元、2612.19億元。

年初以來,中微公司、北方華創、紫光國微等公司市值均翻了一倍多,分別增長506.30億元、512.62億元、466.34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