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半導體產業再添一名新成員。

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顯示,8月28日,上海銪芯半導體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銪芯半導體”)正式成立。

據報道,銪芯半導體的經營范圍主要包括半導體技術領域內的技術開發、技術轉讓、技術咨詢、技術服務;電子產品銷售;貨物進出口;技術進出口等業務。

工商信息顯示,銪芯半導體注冊資本為13億元,其中上海半導體裝備材料產業投資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以下簡稱“上海裝備材料基金”)認繳出資11.7億元,持股比例為90%,上海萬業企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萬業企業”)認繳出資1.3億元,持股比例為10%。

值得一提的是,在銪芯半導體兩大股東的背后,均出現了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家大基金”)的身影,這意味著國家大基金的半導體產業投資版圖再一次擴大。

國家大基金再投資“芯”企業

企查查資料顯示,國家大基金是上海裝備材料基金的第二大股東,認繳出資10億元,持股比例19.8%。

上海裝備材料基金股東信息(Source:企查查)

資料顯示,國家大基金成立于2014年,注冊資本近千億元,目前對外投資企業數量已超80家,其中包括逾20家A股上市公司,業務范圍涵蓋了設計、制造、封測、設備和材料等半導體全產業鏈。

如IC設計領域的國科微、兆易創新、芯原股份、納思達、芯朋微、瑞芯微、匯頂科技、景嘉微等;半導體制造領域的中芯南方、中芯寧波、中芯北方、上海華力等;封測領域的華天科技、長電科技、通富微電、晶方科技等;設備和材料領域的雅克科技、滬硅產業、北方華創、長川科技、安集科技等。

近期,國家大基金投資的這些A股半導體企業相繼披露半年報,其中大部分企業的業績表現可圈可點。

如長川科技收入增長211.76%至3.18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更是同比增長2351.61%;晶方科技收入增長超過一倍,上半年實現銷售收入4.55億元,同比增長126.96%,歸屬于上市公司凈利潤同比增長623.97%至1.56億元;國科微、安集科技、北方華創、長電科技上半年的收入也分別同比增長55.32%、48.56%、31.57%、30.91%。

另外,長電科技、通富微電和北斗星通三家公司半年報扭虧為盈。其中長電科技上半年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3.66億元,去年同期為-2.59億元;通富微電實現凈利潤1.11億元,去年同期為-7764.05萬元;北斗星通上半年實現凈利潤6422.5萬元,去年同期為-4330.92萬元。

萬業企業培育集成電路潛在并購標的

資料顯示,萬業企業是一家房地產企業,主要從事實業投資、資產經營、房地產開發經營、國內貿易(除專項規定外)、鋼材、木材、建筑材料、建筑五金。

近年來,萬業企業看中半導體產業的發展前景,開始逐漸涉足設備領域,并且正通過“外延并購+產業整合”的方式,扎實推動公司快速向集成電路產業領域轉型。

2017年,萬業企業以10億元自有資金認購上海半導體裝備材料基金,邁出了轉型的第一步。

2018年,該公司又成功收購離子注入機研發制造企業上海凱世通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凱世通”),同時引入了國家大基金為新股東,持股7%。收購后,萬業企業正式進入集成電路核心裝備產業之一的離子注入機領域。

萬業企業部分股東信息(Source:企查查)

半年報顯示,2020年上半年,萬業企業持續加大集成電路低能大束流離子注入機產品的開發投入,該設備關鍵部件離子注入平臺在本報告期內得到客戶驗收,并實現銷售。

此前,上游企業(國內知名的芯片設計公司)、重要的12英寸晶圓芯片制造廠及存儲器芯片設計制造廠均表示將全力支持凱世通設備在工廠端的測試驗證,以盡快完成驗證工作,填補國內技術空白。

另外,萬業企業近日還在投資者互動平臺上表示,公司一直在聚焦力量推動公司向集成電路產業領域轉型,盡可能推動新的集成電路行業并購項目,加大集成電路在公司整體業務中的比重。關于投資并購方向,公司主要以集成電路方向為主。

對于此次參與成立銪芯半導體,萬業企業曾表示,本次投資將借助上海裝備材料基金的優勢和資源,獲取新的投資機會,并進一步拓寬公司在集成電路行業的未來發展領域,為公司培育潛在并購標的。

備注:以上內容為集邦咨詢TrendForce原創,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鏡像等使用,如需轉載請在后臺留言取得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