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電路產業被譽為“工業皇冠上的明珠”。近年來,一大批集成電路企業在合肥異軍突起,為相關領域發展解決了“卡脖子”工程。去年,合肥集成電路產業集群成功入選第一批國家戰新產業集群。當前,全市正圍繞“合肥芯”“合肥產”“合肥用”的全鏈條,培育新動能,為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增添動力。在合肥,一大批戰新產業正蓬勃發展,熠熠生輝。
【從無到有】
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實現驚人“撐桿跳”
如果說CPU(中央處理器)是一臺計算機的心臟,那么功率半導體就是電機控制器和逆變系統的心臟,以它為核心的電力電子器件已廣泛應用于汽車、家電、光伏、風電、軌道交通等領域,滲透進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位于高新區明珠產業園內的合肥中恒微半導體有限公司,就是一家專業致力于功率半導體模塊設計、制造與系統應用的高科技企業。在多芯片產品打破國外壟斷的同時,目前,這家企業正加快布局產業鏈的上游。
打破壟斷,填補空白,合肥集成電路從發展之初就使命巨大。目前,在圖像傳感器方面,低速圖像傳感器芯片已實現國產,但高速的基本還是要依賴進口。位于高新區天元路上的合肥海圖微電子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從事高端、高速圖像傳感器芯片設計研發和銷售的高科技公司。
該企業自主設計開發的國內首款高速CMOS芯片,已成功完成流片,可實現880萬像素、2000fps的高幀率,解決了國內高速圖像傳感器芯片被“卡脖子”問題。接下來,這家公司還將不斷研發高端的高速圖像傳感器產品,真正實現高速圖像傳感器芯片國產自主化,解除高速圖像傳感器之“芯”痛。
作為安徽省集成電路產業聚集發展基地,近年來,合肥高新區堅持把集成電路產業作為首位產業進行培育,通過構建生態圈、創新產業鏈,實現了集成電路產業在全國從默默無聞到聲名鵲起。目前,高新區已經擁有集成電路企業205家。
當前,合肥已擁有集成電路企業近300家,從業人員超過2.3萬人,初步形成了研發設計、晶圓制造、封裝測試、設備材料、第三方服務平臺等全產業鏈格局。一批國內外龍頭企業先后落戶,合肥已成為全國少數幾個擁有涵蓋上下游完整產業鏈的城市之一。集成電路的發展軌跡,也折射出了全市戰新產業發展上“撐桿跳”的實力。
【聚沙成塔】
形成合力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
合肥發展集成電路產業起步較晚,可謂“白手起家”,但短短數年卻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有到優。秘密在哪里?業內專家表示,合肥市對于集成電路產業的頂層設計、搶先布局,是如今合肥集成電路產業得以“彎道超車”的關鍵。
2018年12月,合肥“芯火”雙創基地(平臺)獲得工信部批準建設。這一平臺以集成電路技術為核心,建立了“芯片-軟件-整機-系統-信息服務”的產業生態體系,不斷增強中小型企業自主創新研發能力。在該平臺副主任朱治國看來,集成電路產業鏈的發展,需要一大批企業“聚沙成塔”。
其實,在合肥亮眼的戰新產業不僅有集成電路。去年下半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布的第一批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名單中,合肥市除了有集成電路集群上榜之外,還有新型顯示和人工智能這兩個產業集群。來自合肥市發改委的消息顯示,截至今年5月中旬,3個集群集聚企業近1000家,全產業鏈產值超2100億元。
其中,新型顯示器件集群已集聚企業90家,實現了“從沙子到整機”的全產業鏈布局,是國內面板產能最大、產業鏈最完善、技術水平最先進的產業集群。人工智能集群已集聚企業571家,初步構建了從基礎應用技術、底層硬件、數據計算到智能終端及行業應用的全產業生態體系。
2019年,全市戰新產業增加值增長15.2%,占規上工業比重52.6%。
值得一提的是,合肥市因為“大力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工作連續3年獲得國務院辦公廳的激勵通報。
今年以來,面對疫情的不利影響,合肥市戰新產業發展的腳步卻并未停滯。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全市戰新產業增加值增長6.2%,占全市工業49.2%。七大省級戰新產業基地產值增長10.5%,其中集成電路增長了13.5%。
【產業支撐】
引進高層次人才為產業發展注入“強心劑”
產業要加快發展,良好的營商環境至關重要,而配套的人才供給能否跟得上則關乎發展的可持續性。智能制造最不可缺的就是“創新風暴”。而創新需要不斷的技術投入,在人才方面的投入就更不可或缺。調查顯示,合肥市目前擁有集成電路產業高層次人才超過了1000人。
半導體聯盟消息,2020年9月4日,芯原微電子(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戴偉民參加了合肥市集成電路產業鏈協同發展對接會。他在合肥開辦的企業——芯思原微電子有限公司第一年營業額超過2000萬元,第二年超過4000萬元。“我們每年都會從中國科大、合工大和安大等高校中定向引進人才。”合肥的人才培養大大超出了他的預期。
從畢業時無處可去,到現在被獵頭瘋狂爭搶,如今,集成電路人才徹底火了。目前,全國集成電路產業的人才缺口較大,各地都在加大力度引進人才。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對合肥市集成電路企業造成了沖擊。應勢而為,今年7月,《合肥市加快集成電路產業人才隊伍發展的若干政策》對外發布。
企業從合肥市以外引進高層次人才的,最高獎補50萬元;3年內按實繳個稅地方留成部分等額補貼;租房補貼年限從三年延長至五年;部分人才職稱評審可開通綠色通道……若干政策的出臺,給集成電路人才的培養和集聚,注入了“強心劑”。未來三年,合肥市還計劃引進集成電路產業高層次人才630人。
可以預見的是,在“鏈長制”的推動下,隨著更強頂層設計的謀劃,更多支持政策的出臺,更多人才的加快培育和匯聚,將讓集成電路產業在合肥形成更大的“芯優勢、芯動能”。以集成電路等為代表的一大批戰新產業,將在合肥更加熠熠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