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聯盟消息,對嘉興斯達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沈華來說,2020年的2月,刻骨銘心。

斯達半導體是一家位于嘉興南湖區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從事功率半導體芯片和模塊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是該行業全球前十強中唯一一家中國企業。今年2月4日,在深耕行業15年后,“斯達半導”登陸A股,成為資本市場“浙江板塊”的一員。因為疫情,“斯達半導”的上市是靜悄悄的,沒有慣例中激動人心的敲鑼儀式。

不僅如此,因為疫情,一上市,沈華和他的團隊就頂著巨大壓力忙活起復工復產。2月11日,斯達半導體成為嘉興市首批復工復產企業之一。一個月后,這支資本市場浙江新軍交出答卷——產能全部恢復正常。

“這一個多月,每一天都不容易,每一天都成為寶貴的經歷。現在我們上市已經滿月,這一個多月的收獲,讓我們對未來更有底氣。”沈華說。

精準施策

一張復產作戰圖

2020年2月,原本應該是斯達半導體的“嘉年華”。

“為了在2月4日登陸A股,一日三會是常態,有時次數還要多。”斯達半導體財務總監張哲告訴記者,按照計劃,登陸A股后,企業會舉行一系列慶祝活動,因為疫情,必須全部取消。更令人揪心的是,企業剛剛登陸資本市場,因為信心受挫帶來的預期降低,是否會給斯達半導體“當頭一棒”?

不能坐等,必須提前行動!斯達半導體作出了調整計劃的部署。出乎張哲預料的是,上市前一場兩個多小時的視頻會議上,大家討論的重點不是迫在眉睫的上市,而是如何為復工復產做好準備。

“上市是公司的大事,但更重要的是公司接下來的生產安排。”沈華開門見山,在半導體行業深耕多年的他,敏銳地洞察到這次疫情對行業的影響——這可能是一次洗牌。根據疫情的發展,沈華認為,如何早復工、早供貨,將是決定公司能否坐穩行業國內“頭把交椅”的關鍵。

“疫情之下,客戶會更在意供貨效率,其他一些考量因素將會讓步,比如成本。”沈華說。

共識轉化為行動。斯達半導體的客戶遍布全國,要提高供貨效率,必須根據各地客戶復工計劃,重新調整生產計劃。于是,分布全國的業務員成了最忙碌的人。

“湖北是重疫區,所有客戶都沒有復工計劃。”“深圳的客戶能跟我們差不多時間復工,2月11日左右。”……隨著一個個業務員打電話反饋總部,一份依照復工時間、供貨要求繪制成的精準作戰圖很快出爐。

“接下來,就是一步步更加細化的調整。上市前總共開了50多次會,除了2月3日討論了上市具體事宜,其他會議基本不離復工復產。”張哲說。

召之能戰

一群車間“臨時工”

2月11日,經過細致的復工籌劃,斯達半導體正式復工。上工后,車間一線工人老張發現身邊多了幾個“新同事”。

“喲,您不是公司的王工程師嗎,怎么也到生產線上來了?”盯著邊上的同事看了許久,老張終于認出眼前這個“陌生面孔”。“很多員工暫時回不來,我來支援客串,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斯達半導體芯片工程師王良元說。

讓老張稍感意外的是,在研發崗位上工作多年的王良元干起活來一點不含糊,他熟練地操作著全自動切割機器,很快便將一片片晶圓切割成若干小塊芯片。“王工,很熟練啊!”“干研發之前,做過這活,現在重操舊業。”王良元笑著說。

研發人員和行政人員參與車間生產,是斯達半導體提高產能的應急之策。復工之后,人員問題成了公司提升產能的最大障礙。很多外省員工卡在了回來的路上,即便是順利返回嘉興,也要進行14天的隔離。

斯達半導體扎根嘉興15年,一直從事功率半導體芯片和模塊研發生產銷售,公司員工都對行業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他們有些從一線工人成長起來,有些是在長期工作過程中慢慢積累了知識和技能。”張哲說,這一優勢讓公司能夠在用工結構上實現替代性調整。

于是,40多名從不同崗位奔赴車間的“臨時工”,成了斯達半導體提升產能的關鍵。走進公司的生產車間,記者發現,全流程生產線上沒有人員空缺,大家各司其職、各盡其能。

隨著員工隔離期滿,生產車間的人員問題將得到解決,研發人員和行政人員也將回到自己的崗位上。

自主研發

一顆爭氣“中國芯”

疫情之下,保產能是首要任務,但斯達半導體作為一家高新技術企業,從長遠發展看,產品研發能力永遠排在公司競爭力的首位。

實際上,斯達半導體能以最快速度復工復產,也與其強大的研發能力密不可分。

2月11日,公司復工首日,最重要的生產原材料如期送達——一批斯達半導體自行研發設計的“中國芯”,由上海供應商代工生產。

這批芯片的送達,讓斯達半導體的生產形成了完整的閉環。接到這批貨后,張哲感嘆:“如果這場疫情發生在10年前,我們根本沒有能力這么快恢復生產,因為那時我們的芯片只能依賴進口。”

在斯達半導體的產品展廳里,展示著這款于2015年研發的自主芯片,其貌不揚,卻是公司坐穩行業國內第一、全球前十的“法寶”。目前,斯達半導體已擁有自主研發的全系列IGBT芯片、快恢復二極管芯片,使用公司自主研發芯片的IGBT模塊性能和進口同類型產品性能相當,部分參數甚至優于進口產品。

芯片技術的突破讓斯達半導體徹底擺脫了核心原材料只能依賴進口的窘境。2018年,斯達半導體的自研芯片已經能滿足公司一半的需求,這也成為斯達半導體應對此次疫情風險的底氣所在。

挺過了緊張的2月,現在,沈華更加堅定以研發為核心的發展思路。“七大新興產業中,節能環保、新能源汽車、新能源、高端裝備制造等四大產業均以IGBT作為核心元器件之一,這個領域的競爭性不言而喻。”沈華表示,此次疫情是對企業的一次淬煉,經過資本市場和復工復產的洗禮,企業抗風險能力會進一步提升,發展思路也將更加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