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高新技術產業的熱點板塊,半導體行業44家上市公司(按申萬行業分類,下同)交出了三季報成績單。

東方財富Choice金融終端提供的數據顯示,2019年前三季度,半導體行業44家上市公司有8家出現虧損,其余36家為盈利。從整體來看,報告期內44家上市公司合計實現凈利潤約58.81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約5.49%。研發費用合計約67.48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約48.39%。

對此,華輝創富投資總經理袁華明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行業整體來看,全球半導體行業延續了2018年以來的下滑趨勢。除部分龍頭企業表現出了反轉態勢外,大多數企業業績壓力較大,而反觀國內半導體行業的發展態勢要好一些,大多數上市半導體公司前三季度實現了業績同比增長。

“數據顯示,國內半導體行業三季報整體超出了市場預期,這首先得力于全球半導體產業處于向中國內地轉移的大趨勢中,其次是中美關系變化催生了一些國產替代和自主可控方面的需求,另外今年5G牌照發放比預期早,同時建設規模比預期大,華為的業績表現帶動了國內5G半導體產業,最后是今年以來的產業和資本市場政策推動力度較大,特別是科創板的開通,對國內半導體行業助力十分明顯。”袁華明分析道。

“目前來看,國內半導體企業已經涉及了包括設計、制造、設備和材料等多項業務,基本覆蓋了半導體行業各環節,并且走出了華為這樣的優秀企業,未來國內半導體行業將迎來發展良機。”私募排排網研究員劉有華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對于A股上市公司而言,應該利用高研發投入賦能企業發展,持續高水平的研發投入,有望助力公司提前卡位產業先進發展方向,陸續推出新產品,則可以進一步增強企業競爭優勢,打開成長空間。

劉有華進一步稱,從整體來看,國內半導體行業雖然與國際范圍相比仍有差距,但是近幾年已取得長足進步,尤其是華為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事件,加速了半導體產業鏈國產化進程。

值得關注的是,44家上市公司2019年前三季度,研發費用合計約67.48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約48.39%。

對此,袁華明表示,目前來看,半導體行業上市公司的研發投入主要還是由國內半導體市場需求帶動。“國內半導體行業設計和封測領域具備較強行業競爭力和較大市場成長空間,5G、AI和IOT等新技術的應用,對芯片設計和封裝技術提出了新的要求,持續推動相關領域的研發投入。

未來幾年全球新建晶圓廠將有一半在大陸,建廠潮會帶動半導體國產設備的研發和生產進行擴張。”袁華明進一步表示,半導體產業整體具有明顯的研發驅動特點,隨著行業增速下行和集中度提升,沒有持續穩定的研發投入、缺乏核心技術的半導體企業會被淘汰或兼并。同時,由于半導體行業具有研發投入大、周期長、難度大、風險大的特點,缺乏資金實力或者是技術方向錯誤的研發投入,有可能會導致災難性的后果,企業的研發問題還需聚焦并量力而行。

此外,在談及未來國內半導體行業的發展預期時,袁華明表示,預計會迎來持續數年的行業景氣周期。

“2020年或將是全球半導體行業新一輪擴張周期的開始,半導體產業向中國大陸轉移的趨勢還在持續。同時,科創板等資本市場改革和發展工作,也會對國內半導體行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和引導。”袁華明進一步分析道,預計未來幾年,國內半導體產業會在設計和封測領域,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在制造和存儲器領域,浮現出更多的巨頭身影,半導體材料和設備領域,出現更多可供選擇的國內替代產品。

從具體公司來看,凈利潤最高的上市公司為匯頂科技,盈利17.12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約43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