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是科創板極其重要的一個行業板塊。在科創板首批即將上市的25家企業當中,半導體企業就占據了5席,包括睿創微納(688002.SH)、瀾起科技(688008.SH)、樂鑫科技(688018.SH)、中微公司(688012.SH)和安集科技(688019.SH)。
上述5家公司覆蓋了產業鏈上除芯片制造和封裝測試以外部分環節,包括芯片設計、高端設備、設備維護等。部分芯片設計企業已經能夠在細分領域成為市場份額的“隱形冠軍”,而在高端設備等方面,雖然剛剛開始打破海外巨頭壟斷,但企業對政府補貼依然有較強依賴。
芯片設計企業涌現“隱形冠軍”
瀾起科技、樂鑫科技等多家知名半導體設計企業,都加入到沖刺科創板上市的名單當中。前兩家公司將于7月22日正式上市,且公司產品已占據細分行業市場份額的頭把交椅,比如瀾起科技的內存接口芯片、樂鑫科技的Wi-Fi MCU(無線傳輸規范的縮寫,微控制單元)芯片等。
瀾起科技的主營業務是為云計算和人工智能領域提供以芯片為基礎的解決方案,目前主要產品包括內存接口芯片等。公司招股書顯示,目前全球市場中可提供內存接口芯片的廠商共有三家,分別為瀾起科技、IDT(市值約63億美元)和Rambus(市值約12億美元)。其中,瀾起科技和IDT市場份額較為接近,Rambus收入規模相對較小。根據IDT和Rambus定期報告公開披露數據和瀾起科技相關收入推算,報告期內(2016年到2018年)瀾起科技的市場占有率從25%~30%提升至40%~50%之間。
樂鑫科技招股書稱,根據半導體行業研究機構Techno Systems Research年度研究報告《Wireless Connectivity Market Analysis》,2016年度樂鑫科技產品銷量物聯網Wi-Fi MCU市場份額處于10%到30%范圍內;2017年度和2018年度樂鑫科技產品銷售市場份額保持在30%左右,均高于其他同行業公司。
另一方面,雖然聚辰股份和晶晨股份沒有進入科創板首批25家的行列,但各自產品同樣占據細分行業市場份額的頭把交椅。根據賽迪顧問統計,2018年聚辰股份為全球排名第一的智能手機攝像頭EEPROM產品供應商,占有全球約42.72%的市場份額。晶晨股份招股書披露的格蘭研究顯示,晶晨股份在OTT(可以通過公共互聯網向電視傳輸視頻和互聯網應用融合的機頂盒)機頂盒芯片市場的市場份額是63.25%。
先后打破國際巨頭壟斷
雖然相關產品在細分領域全球市場份額只有2%左右,但中微公司和安集科技卻是國內企業當中打破國際巨頭壟斷的希望所在。
中微公司是一家以中國為基地、面向全球的高端半導體微觀加工設備公司,主要從事半導體設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向全球集成電路和LED芯片制造商提供極具競爭力的高端設備和高質量服務。報告期內,每年前五名客戶包括臺積電、中芯國際、海力士、華力微電子、聯華電子、長江存儲、三安光電、華燦光電、乾照光電、璨揚光電等。
“公司在國內刻蝕設備市場中有突出市場競爭力,近期兩家國內知名存儲芯片制造企業采購的刻蝕設備臺數訂單份額分別為15%和17%“,不過招股書并未透露這兩家客戶名稱。西南證券電子行業分析師陳杭表示,這充分說明中微公司自主研發的刻蝕設備正逐步打破國際領先企業在國內市場的壟斷,已被海內外主流集成廠商接受。
在回復上交所問詢函當中,中微公司稱:“基于Gartner對全球電容性刻蝕設備是常規末的統計數據,公司的電容性刻蝕設備的全球市場份額在1.4%左右。隨著公司業務規模的不斷增長,公司刻蝕設備的全球市場份額有望進一步提升。”
安集科技主營業務為關鍵半導體材料的研發和產業化,目前產品包括不同系列的化學機械拋光液和光刻膠去除劑,主要應用于集成電路制造和先進封裝領域。“成功打破了海外廠商對集成電路領域化學機械拋光液的壟斷,實現了進口替代,使中國在該領域擁有了自主供應能力。”公司招股書如是說。
長期以來,全球化學機械拋光液市場主要被美國和日本的企業所壟斷。2018年全球CMP拋光液銷售額12.7億美元,安集科技CMP(單芯片多處理器)拋光液銷售額2.05億元,全球市場占有率2.44%。當前,安集科技已成為中芯國際(00981.HK)、長江存儲等中國內地領先芯片制造商的主流供應商,并成為臺積電、聯電等全球領先芯片制造商的合格供應商。
睿創微納專注于非制冷紅外熱成像領域,產品包括非制冷紅外熱成像MEMS芯片、探測器、機芯、熱像儀及光電系統。2018年營業收入為3.84億元,同比增長146.66%;歸母凈利潤為1.25億元,同比增長94.51%。睿創微納的下游主要客戶為軍品整機或系統廠商以及民用安防監控設備企業,軍用業務收入占比約為30%,民用收入占比為70%。睿創微納2018年第一大客戶為安防龍頭海康威視(002415.SZ),收入占比為22.07%。
不同程度依賴政府補貼
上市公司或多或少都收到政府補助,而這在半導體產業上其實也是普遍現象。
深圳一位知名基金經理就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科創板這批半導體企業的產品已經有一定競爭力,但從盈利能力來看,芯片設計企業可能好一些,這個門檻相對低。在設備等方面來看,跟海外對手依然有一定差距,甚至單位成本比海外對手更高,這樣的話政府補助就顯得非常必要,未來如果可以逐步擺脫對政府補助的依賴,那么投資價值就更理想。
中微公司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內,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金額分別為1.16億元、1.17億元、1.70億元”,這個數據超過營業收入的10%。中微公司營業收入從2016年的6.10億元增長至2018年的16.39億元,2018年扭虧為盈,實現凈利潤9083.68萬元。2018年度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主要在研發費用(沖減研發費用)和其他收益中反映,政府補貼數額比凈利潤還要高一些。
睿創微納招股書稱,2016年、2017年和2018年,政府補助分別為599.74萬元、2001.34萬元和1253.89萬元。可見睿創微納在2018年政府補助占凈利潤超過10%。在風險提示中,睿創微納解釋:“國家政策的變化和產業導向將對相關產業投資產生重大影響,隨著相關產業領域的發展成熟,公司未來獲得的政府補貼可能會逐步減少,從而會對公司的利潤規模產生一定的不利影響。”
相對而言,芯片設計企業對政府補貼的依賴就小一些。瀾起科技過去三年營業收入分別為8.45億元、12.28億元、17.58億元,凈利潤分別為0.93億元、3.47億元和7.37億元,2017年、2018年政府補助分別為1201.76萬元和2198.42萬元;樂鑫科技2018年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為367.29萬元,2016年到2018年營業收入分別為1.23億元、2.72億元、4.75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45萬元、2937萬元、9388萬元。
安集科技2018年獲得政府補貼278.47萬元,占利潤總額的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