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公司今天在Computex年度活動(本周在臺北舉行)中提供了其最新移動處理器Ice Lake(冰湖)的預覽版本。
這款新的芯片計劃于下個月推出,這是英特爾的一個重要里程碑,Ice Lake是該公司首款采用期待已久的10納米工藝制造的處理器,該工藝的采用幾經波折,多次延遲。
英特爾最初計劃于2015年推出首款10納米芯片,之后該公司被迫將計劃推遲到2016年,后來又因為需要努力完善工藝流程,不得不將時間推遲到2017年之后。該公司從來沒有透露推遲的正式理由,但是人們普遍認為推遲與產量有關。
如果英特爾想要保持其在芯片制造行業領先地位的話,掌握10納米工藝至關重要。10納米指的是微型晶體管或電子門的大小,它們可以快速打開或關閉以在芯片上執行計算。芯片上能夠集成的微型晶體管越多,芯片就越強大,因為這意味著它可以執行更多的計算。此外,較小的晶體管的功耗也相對較小,這意味著更長的電池續航能力。
好消息是英特爾似乎終于把事情弄好了。該公司還承諾在2021年推出首款7納米芯片,該公司本月早些時候表示,Ice Lake的圖形性能將比目前的14納米芯片產品提高一倍,視頻轉碼速度提高一倍,人工智能計算能力提高兩到三倍。
在Computex活動之前,該公司更多地談到了這些功能,聲稱Ice Lake的性能提升應更多地歸功于軟件的進步,而不是內核數和時鐘頻率等硬件改進。鑒于芯片制造領域許多競爭對手——包括Advanced Micro Devices Inc.和臺灣半導體制造有限公司在幾個月之前就已經推出了自己的7納米產品,英特爾會強調軟件的重要性大過硬件就一點不令人意外了。
盡管如此,英特爾首席架構師兼架構、軟件和圖形高級副總裁Raja Koduri的說法可能更為切合實際:“對于每一種新硬件架構來說,軟件可以實現兩種不同量級的性能潛力。”
特別是,英特爾談到了Ice Lake專業工作負載性能的提升幾乎完全依靠軟件實現。包括視頻游戲中大量的移動圖形改進——這得益于Ice Lake芯片內置的Gen 11圖形引擎。這款新的圖形引擎實現了一種被稱為“可變速率著色”的功能,該功能可以針對場景的不同部分應用不同的處理能力,以此增強渲染功能。英特爾表示,Gen 11圖形引擎的性能幾乎達到了Gen 9圖形引擎的兩倍。
Ice Lake芯片的另一種理想工作負載是人工智能。英特爾表示,Ice Lake是第一款直接在個人計算機上支持人工智能的處理器,這得益于其在中央處理器上集成了該公司專有的“Deep Learning Boost”軟件,以及在圖形處理單元上增加了“人工智能指令”。Ice Lake也使用“低功率加速器”,英特爾聲稱這些技術的結合可以幫助芯片執行人工智能推理任務,速度比競爭對手的產品快8倍。
Moor Insights&Strategy的分析師Patrick Moorhead表示:“我最希望了解哪些應用程序利用了DLBoost,現在這一點還不是很清楚。” Patrick Moorhead表示: “如果它可以使用流行的照片、視頻、生產力和游戲應用程序,英特爾就可以在這里獲得優勢。”
Constellation Research Inc.的分析師Holger Mueller表示,Ice Lake表明芯片制造商們正在競相在芯片上提供真正的人工智能功能。
Mueller表示:“競爭正在進入下一代應用,而那些能夠在硅片上提供最好的人工智能支持的廠商可能會成為贏家。”Mueller表示: “英特爾新推出的Ice Lake芯片非常適合這種趨勢。”
除了新的Ice Lake芯片外,英特爾還展示了第二款被稱為第9代英特爾酷睿i9-9900KS特殊版處理器的微芯片。英特爾表示,這是世界上第一款全部八顆內核以5千兆赫茲的“渦輪增壓頻率”運行的芯片,這使其成為“世界上最好的游戲臺式機處理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