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內存產業發展在疫情之下變得詭譎多變。”上半年因客戶端拉高庫存,內存價格攀升,下半年部分內存需求減弱讓價格下滑。展望明年,原廠投資趨于保守,需求端對內存產品規格仍保持增長,行情有望轉為供求平衡甚至供不應求。

在11月12日舉行的MTS 2021存儲產業趨勢峰會上,TrendForce集邦咨詢研究副總經理郭祚榮圍繞供求與價格,帶來了疫情后內存產業動態分析。

供給端:制程轉進及良率改善助力,年成長17.6%

郭祚榮表示,預計2021年,內存供給端年將成長17.6%,相較于今年的14.3%有小幅增長,這一判斷主要基于三星、SK海力士、美光對疫情演變所持的積極態度。

從產品類別來看,目前行動式內存份額最高,占比大概39.7%,預估智能手機換機周期將拉動內存需求;服務器份額逼近行動式內存,2020年達到34%,每年單機成長20%~30%之間。

2021年,服務器內存的成長預期最高,達19.5%。年初預估PC份額會下滑到11%左右,但是疫情之下下PC份額拉回13%,明年需求份額仍在13%左右。繪圖、利基型的內存份額變化都不大。今年繪圖用的內存的需求較旺,主要是由于下半年索尼和微軟有兩款游戲機新品,下半年英偉達也會發布新的芯片。另外,Consumer 內存需求較穩定,主要用在機頂盒等方面。

整體來看,第四季投片量同比成長6%。目前三星有一個大致建成的新廠,預計明年投片量會有所增加。由于三星的一些舊工廠轉做其它產品,一消一漲之下,投片量就是微幅成長;SK海力士明年第四季度同比增加10K產能。SK海力士韓國舊工廠的DRAM投片比重降低,也開始轉向其他產品。由于SK海力士新工廠即將建成,最快在第四季度會有少量的投片,明年只增加10K。

美光的投片沒有增長,但是制程轉換后,產出仍然增加。南科和美光的合作已經結束,雖然無法再使用美光的技術,但也不再受制于美光的制程發展。目前,南科仍有機會借由自己的制程增加產能。

合肥長鑫作為新廠,投片較競爭對手更積極,預計今年年底會有接近5萬片的產能,明年會有8到10萬片。合肥長鑫目前的工藝以19納米為主,希望明年年中可以在量產階段導入17納米的工藝。

投片只有6%左右的成長,2021年17.4%的年成長從何而來?郭祚榮認為,主要是借由制程轉進和良率改善提升產量。工藝越好,毛利越高,工藝的快慢甚至良率的改善,完全可以決定一個公司的毛利到底有多少。以三星為例,三星目前的1X、1Y比較好,而且下半年會轉入1Z,所以有高達41%的全球最佳毛利率。

需求端:筆電和服務器表現佳

筆記本今年的增長率已經達到15%,遠高于年初預估,今年需求為1.89億臺,成長性為歷年罕見。定價在200到300美金之間的Chrome book是重要的成長動能,主要用在學校等場景??紤]到明年大家會恢復正常生活,長期需求趨緩,明年將有5.6%的降幅。PC今年成長6.8%,預計明年會下降2.8%。

受疫情影響,服務器表現好于預期,但是下半年需求變弱,年增長3.2%。明年樂觀預估6%,主要系英特爾出貨延后,需求延至2021年。郭祚榮表示,疫情下,智能手機今年預計下降11%,疫情結束之后消費意愿回升,明年會有9%的成長。

郭祚榮指出:不管是2020年還是2021年,行動式內存和服務器內存的需求加起來都超過70%,因此三星、SK海力士、美光的內存產品均以行動式內存和服務器內存為主。

總體來看,PC市場好于預期,占有率為12%~13%。智能手機缺乏新的殺手級應用,存儲器需求不再強勁,甚至開始面臨瓶頸期,未來兩三年間成長會趨緩。計算存儲等服務未來往云端遷移,筆記本、智能手機效能的重要性趨于弱化。未來3到5年內,服務器需求的占比會越來越大,甚至超過移動存儲。

服務器用內存上半年拉貨比較多,下半年原則上先消化庫存。服務器全部產出份額至少有3成多的比重,價格壓力比較大,預計今年下降13%~18%。

行動式內存跌幅不大,前幾季度漲價不多,所以下半年的跌幅較小,較為穩定。由于兩款新的游戲機以及兩款繪圖用芯片發表,GDDR6的價格會有所上升。GDDR5沒有太大的變化,應用已較少。在利基的市場,在DDR3和DDR4都有5%的跌幅。

晶圓代工:今年成長顯著,明年仍有21%的增幅

疫情之下,半導體行業逆市成長,全球晶圓代工營收在2020年增幅顯著,達到24%。郭祚榮認為,預計明年會有21%的成長,雖低于今年,也仍然是值得矚目的成長幅度。

從市場份額來看,臺積電創造了代工領域過半的營收,在規模上遠遠甩開排名第二的三星。郭祚榮解釋:這就是為什么三星在代工領域傾注大量集團資源,甚至管理層親自飛往荷蘭ASML,因為它希望2-3年內可以追上臺積電。

工藝轉進方面,目前臺積電的主力為5和6納米,2納米計劃在推進,封裝也會有所演進。三星持續跟進,2020年轉入5到6納米的工藝,明年會制造4納米,之后也會涉足2納米和3納米。

郭祚榮表示,中芯國際目是12納米工藝為主,后面還有N+1和N+2,稍微落后于臺積電。聯電和格芯     已經停止往更先進制程發展,不過它們在利基市場仍有一些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