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行業被一種消沉氛圍縈繞。“寒冬”成為形容2019年半導體行業發展趨勢使用次數最多的形容詞,知名大廠降低資本支出,囤資過冬的行為讓小企業更為謹慎,研究機構的最新數據讓伸長脖子的投資者投鼠忌器,專家提出觀點——冬來了。但是冬季是否意味著枯萎值得商榷,畢竟,即使在冬天,也有傲梅映雪。

2019年全球半導體芯片營收下降7.4%

企業財報反映行業走勢最為直觀。半導體存儲領域頭把交椅三星電子第一季度營收下滑13.5%,成為三星電子連續第二個同比出現下滑的季度。三星財報將下滑原因歸為受到芯片價格下滑及顯示屏面板需求放緩的影響。半導體設備領域,光刻機壟斷者ASML 2019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ASML第一季度凈銷售額為22億歐元,凈收入為3.55億歐元,毛利率為41.6%。相比于2018年第四季度凈銷售額33億歐元,凈收入7.88億歐元,凈銷售額下跌11億歐元。ASML CEO Roger Dassen 解讀財報時,也只能“欣喜地”展望2019年第二季度,稱其凈銷售額將在25億歐元至26億歐元之間,毛利率在41%至42%之間。很明顯,相較于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的數字實難以令人“欣喜”。

相比之下,意法半導體(ST)的財報更為直觀。ST 2019年第一季度凈營收20.8億美元,營業利潤率10.2%,凈利潤1.78億美元。相較于2018年第四季度凈營收26.5億美元,營業利潤率16.8%,凈利潤4.18億美元,意法半導體總裁兼首席執行官Jean-Marc Chery在評論第一季度業績時感嘆“2019年第一季度市場乏力”。應用材料2019財年第一季度收入37.5億美元,相比于2018年第四季度的40.1億美元略有下降,而應用材料第二季度的展望似乎也不樂觀,凈銷售額將在33.3億美元至36.3億美元之間,數字甚至低于第一季度。

有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半導體芯片行業的營收將下降7.4%。營收將從2018年的4820億美元下降至2019年的4462億美元,專家稱,這將是全球半導體行業“陷入十年來最嚴重的低迷狀態”。

企業建廠過冬

人們將冬天來臨的原因,歸為市場需求放緩。美光科技云計算和垂直市場高級總監Ryan Baxter曾向《中國電子報》記者表示,美光部分客戶確實存在庫存水平較高的現象。“庫存難消”成為了主因,但反觀制造廠商,為庫存“添磚加瓦”的動作似乎不小。數據顯示,2019年將有9家新的300mm晶圓廠投入運營。另外6家300mm晶圓制造廠預計明年也將開始運營。此外,預計300mm晶圓生產廠的數量將從去年的112個增加到2021年的130個和2023年的138個。

由此來看,廠商們似乎并不擔心行業頭上“寒冬”這頂帽子。為何產能積壓時廠商仍積極擴廠?以臺積電為例,作為行業的先行者,臺積電一直致力于先進制程的研發與創新,其建廠具備一定的長遠性和大局觀。“臺積電擴增產線,是因技術走至更先進的制程,以及未來會發生的新興需求。”集邦咨詢分析師陳彥尹告訴記者。

而中芯國際等新起之秀,建廠的原因更多的是滿足中國市場所需。不論是行業老手,抑或是眾多新秀,擴增晶圓廠的大部分因素是考慮到長遠的需求,并不會隨著眼前的景氣度變動。

“長遠來看,隨著人們周遭科技產品越來越多,對半導體的需求只會有增無減。”陳彥尹說。

轉機或將于下半年到來

半導體行業前景可期。汽車電子和數字化工業是企業看好的兩大市場,例如汽車領域,自動駕駛、車聯網等概念逐漸成熟,動力總成系統電子化穩步推進,內燃機與電動機的混合動力汽車以及電動汽車會成為帶動半導體的增長點,還有電動自行車、助力自行車等的發展,都將對半導體行業產生很大的需求。

而工業領域,數字化成為工業智能化的必備元素,通過大數據管理實現全面的聯網化,必然離不開半導體的基礎支持。人工智能、5G通信的到來,又將帶起新的一波高潮。不論是汽車領域,抑或是工業領域,人工智能都與其息息相關。應用落地之后,人們未來的應用空間極為廣闊,巨大市場值得期待。

雖然目前整個半導體行業下滑,造成市場轉冷,但是廠商依舊看好2019年下半年。集邦咨詢半導體研究中心資深協理吳雅婷向記者表示,2019年基本上會維持供過于求的狀態,例如存儲器價格一路走跌,但是到2019年第二季度之后,跌幅或將逐漸減小。

半導體產業本身具備一定的周期性,從頂峰到底谷屬于正常周期性調整,隨著市場需求的上升,半導體產業的下跌趨勢必將有所減緩,不論是供應端還是需求端,應謹慎判斷,而非隨波逐流,因短暫的調整期而自亂陣腳。冬已至,春不遠,發展還需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向前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