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miW半導體世界2021年受到疫情影響,晶圓代工產能日漸緊縮,芯片問題目前暫未得到緩解。11月1日消息,在聯電、力積電、世界先進等晶圓代工廠持續上調晶圓代工報價之后,臺積電于四季度也開始對晶圓代工報價產能調漲10-20%,由此也推動了眾多的半導體芯片廠商開啟了新一輪的漲價。知名芯片大廠意法半導體(ST)、聯發科、賽靈思(Xilinx)、Silicon Labs、聯華電子、瑞昱等陸續發布漲價通知。

然后芯片一漲再漲的同時,被動元件市場卻漸漸走低。繼國巨9月被傳降價后,MLCC龍頭大廠村田近期也表態,該公司近期接單狀況下滑,9月訂單出貨比(B/B值)已跌破代表景氣上揚的“1”。村田分析,訂單減少的原因在于供應鏈所引發的生產問題,導致智能手機、車用相關訂單下滑。

由此看來,被動元件也可能成為繼面板、內存之后,又一個面臨價格壓力的電子元器件。上個季度,村田接獲訂單額為4,804億日元,季減3%,也僅較去年同期增加1%,其中,上季電容訂單額為1,981億日元,季減11%。

一直以來,日系廠商把控的高端MLCC產品價格都比較堅挺。另外加上村田、太陽誘電等MLCC大廠在馬來西亞工廠受疫情影響出現停工停產的情況,導致產能受限,部分型號價格甚至有上漲趨勢,但標準品則接連降價。目前,部分 0402、0201小尺寸和104K以下的低容值產品,在市場上的價格已經比原廠的出廠價還低。部分廠家表示,即使是價格大幅下滑,訂單量也未能恢復。

目前,全球MLCC市占率以村田的31%居冠,三星電機19%居次,國巨、太陽誘電市占率分別為15%、13%,華新科也有一定的份額,這五大廠MLCC全球市占率合計逼近八成。若是降價壓力過大,或引起全球供應鏈價格波動,價格戰或不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