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計到2020年,人類會生產超60ZB的數據。數據爆炸時代,數據應如何存儲、處理,才能獲取價值進而支撐產業發展?

2020年11月12日,在由TrendForce集邦咨詢主辦的“MTS2021存儲產業趨勢峰會”上,紫光西部數據銷售與運營副總裁東猛圍繞以上問題,與到場嘉賓分享了紫光西部數據的經驗與思考。

紫光西部數據銷售與運營副總裁 東猛

我們需要怎樣的數據中心?

當今社會,各行各業都離不開數據中心這一后臺,建設新一代數據中心需考量存儲空間、性能等方面的問題。東猛表示:只有基于極致性能、動態跨云、AI就緒和綠色運維這四個維度統一思考,才能讓數據中心有力支持產業。

第一是極致性能。桌面、數據庫虛擬化等互聯網服務可以滿足資源共享,讓IT架構更加靈活等訴求,卻面臨瓶頸問題。比如當1萬個員工同時登錄,平臺能否解決流量瞬時上升帶來的瓶頸問題。

第二是動態跨云。東猛解釋道,我們現在不再談公有云、私有云,而是關注兼具便利性與安全性的混合云。“對于跨平臺的數據,要能上云,也能下云,能從一個云到另一個云,能夠在不同介質間動態流動,這也要求存儲做好準備。“

第三是AI就緒。底層的技術能否支持語音識別、人臉識別甚至是視頻的挖掘?全新AI應用早已打破傳統IT技術架構,在采用新一代技術的時候,IT架構能否真正響應AI?

第四是綠色運維。東猛指出,后臺人最關注IT架構是不是可持續性最強,整體成本最低。

存儲業者何為?

東猛認為,存儲是數據流的終點,也是應用的起點,如果因為存儲技術的不完善,造成數據丟失或不匹配,其責任遠遠超過計算和傳輸環節。“所以各位存儲業者需謹記,我們要用最新、最可靠的技術給我們的用戶提供存儲產品。“

東猛認為,存儲業者可以借回答兩個問題,提出更為可靠的解決方案。

首先,如何處理瞬時交易這類高性能場景的快數據?“閃存是不二之選,其中3D NAND已成為業內廣泛采用的技術。“此外,日常IT系統里還有非易失性緩存產品,也能保證在斷電、宕機或是應用下架的時候,數據能夠完好保存下來。

其次,如何應對海量數據?針對大量非結構化的海量數據,需思考用什么樣的介質、技術進行存儲。紫光西部數據提出,由于物理性能差異,磁介質比傳統的半導體產品保留時間長,同時具備優勢,所以建議采用磁介質機械硬盤。東猛介紹,紫光西部數據在氦氣硬盤領域走在前列,目前已經推出四代氦氣產品。

東猛表示,磁頭在碟片上旋轉的精度要求非常高,機械硬盤制造并不簡單。中國是制造大國,但還不是制造強國。唯有和國際廠商合作,才能更好地把理念、技術推向市場。同時,紫光西部數據的存儲技術都是從中國用戶的需求出發,提供給業者最佳的解決方案。

“我們要利用國際化的技術和本土化的市場手段,跟各行各業的客戶合作。”演講最后,東猛不忘帶來紫光西部數據的產業協同經驗。

封面圖片來源:紫光西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