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聯盟消息,2020年9月9日,ELEXCON深圳國際電子展、第九屆深圳國際嵌入式系統展、深圳國際物聯網與智慧未來展、深圳國際未來汽車及技術展及第二屆5G全球大會(中國站)、IoT World中國站 2020在深圳國際會展中心正式開幕。

這次展會涵蓋5G技術及應用、國產化替代、AI人工智能與大數據、TWS耳機、智能家居、無線技術與物聯網方案、智能網聯與智能駕駛、消費電子、SiP封裝與先進制造、GaN快充、存儲、嵌入式系統與技術、北斗+衛星互聯網、VR/AR等九大熱點。

嵌入式系統作為本次電子展的重頭戲之一,國內眾多MCU廠商參加了本次展會,包括如靈動微電子、杰發科技、華大半導體、中科芯、國民技術、航順芯片、極海半導體、沁恒微電子、健天電子、雅特力、澎湃微、匯春科技、華芯微特等,還有啟瓏微電子等DSP數字信號處理器廠商。

部分廠商展臺:

廠商聚焦,32位成主流趨勢

展會上,MCU廠商均帶來了豐富的產品,涵蓋消費電子、工業控制、物聯網、汽車電子等眾多應用領域。

如國內少數專注于車規級MCU廠商杰發科技展出了其基于ARM Cortex-M0+內核的車規級MCU AC7801x系列以及基于ARM Cortex-M3內核的車規級MCUAC781x系列等;靈動微帶來了其通用高性能MCU MM32F0130系列等.....

筆者走訪各廠商展位發現,這次展會上MCU廠商基本上均以32位MCU為主要展出產品,并且有不少廠商僅專注于研發32位MCU。

一位廠商現場工作人員向筆者表示,采用8位或32位主要看產品特性,有的產品性能要求低,使用8位MCU足夠滿足需求,因此8位MCU仍有著其不小的市場份額,在眾多應用領域仍處處可見8位MCU的身影,如中低端電子產品、傳統家電等。

不過,上述人士亦稱,隨著5G時代到來,物聯網、智能家居、汽車電子等應用領域的終端產品智能化發展,推動32位MCU加速滲透,32位MCU成為主流趨勢。在筆者走訪間,多家廠商的現場工作人員亦向筆者表達類似觀點,可見大力發展32位MCU已成為一眾廠商的共識。

另一方面,隨著32位MCU發展演進,目前其與8位MCU的價差亦正在逐步縮小,如在本次展會上,航順芯片展示了其號稱業界首顆1元內的32位HK32F030M系列MCU,這無疑將給8位MCU帶來不小的價格壓力。

疫情之下,國產替代加速

在此次展會中,“國產替代”成為獨特的宣傳標語。我們可以發現,展會現場以及多家廠商展位上出現“國產替代”、“國產MCU”、“打造國人自己的MCU”等字眼。那么,目前MCU的國產替代現狀如何?

據筆者走訪所了解,目前國產MCU正在逐步實現中低端領域的進口替代,相對于以往基本都是國外品牌的現象,如今包括在消費電子、工業控制等應用市場已出現了不少國產MCU身影。不過,中高端市場領域仍基本掌握國外企業手中,如車規級MCU方面國內只有極少數廠商產品可真正進入市場,替代空間巨大。

有展商現場人員稱,對于客戶而言,更換供應商涉及產品穩定性、軟硬件兼容等眾多方面問題,同時也要耗費較多時間去做驗證,國產MCU產品若沒有展現出巨大優勢,客戶大多還是會繼續選擇國外供應商。然而,近兩年來,越來越多的客戶意識到國內自主可控供應鏈的重要性,國產MCU產業迎來了發展機遇。

尤其是今年以來,在疫情影響以及國際貿易環境復雜多變的背景下,MCU產業的國產替代顯著加速。據多家廠商現場工作人員反映,今年以來國內客戶訂單增多,“以前很多廠商不愿意給我們認證的機會,現在不少客戶開始主動尋求國產解決方案,至少已經愿意給我們這個機會。”

甚至有一位人士透露,自家公司MCU產品今年僅3月份一個月時間的訂單已可與去年整年的訂單數量持平,當然了現在的增長幅度已沒有如此大,但該人士認為國產MCU在未來一段時間整體仍將維持增長趨勢。

國產替代已然大勢所趨,這對于國內MCU廠商既是機遇亦是挑戰。我們期待國內MCU廠商不斷提高產品品質并發揮本地化服務優勢等,進一步縮小與國際企業的差距,早日建立起健全的產業生態環境,早日真正全方位實現MCU的“國產替代”。

封面圖片來源:現場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