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力的大幅提升和數據的快速增加推動了AI技術的快速發展。”日前在深圳舉辦的媒體溝通會上紫光展銳執行副總裁王瀧如是說道。

如今,同樣是因為算力的提升和數據的增加,人們對快速連接產生了更加迫切的需求。

從古至今,人類的通信方式從八百里加急到郵電時代再到電信時代,獲取信息的方式從書本紙張時代到互聯網時代再到萬物互聯時代,這些進化的過程中不僅僅是連接介質的改變,更是連接速度和范圍改變。

在物聯網逐漸成熟,且5G逐漸商用之后,一個“泛連接”時代的輪廓逐漸清晰。對于紫光展銳來說,也意味著機會。

事實上,紫光展銳正在擺脫手機芯片廠商的固有形象,并將泛連接技術提升到與手機芯片同等重要的位置,期待以多樣化的姿態迎接數字時代。

圖片來源:紫光展銳

“公司在2018年針對不同的業務成立了3個業務部門(BU),分別是消費電子BU、工業電子BU以及泛連接BU。”王瀧表示,“連接技術就像高速公路,未來數據越多就需要修更多的路,展銳的泛連接業務就是要筑路。”

據了解,紫光展銳泛連接BU主要以研究短距離傳輸連接技術、藍牙音頻和射頻前端為主。去年,紫光展銳也推出了泛連接新派產品的全新命名品牌“春藤”。“春藤”代表著連接、趨勢、生態及生命力,寓意紫光展銳春藤產品線似春藤攀爬一般,助力萬物互聯時代,連接世界萬物的美好愿景。

Wi-Fi不會消亡

Wi-Fi作為短距離連接的主要技術一直是紫光展銳重點研究的領域。

不過,隨著5G的逐漸成熟,業內有不少聲音都認為5G的普及將會導致Wi-Fi消亡。這種判斷的依據是,如今4G時代流量的價格已經足夠便宜,且5G更高的速率和更大的頻寬將足以滿足應用需求而取代Wi-Fi。

然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高通、聯發科、恩智浦、英飛凌、安森美等國際半導體大廠卻在默默收購與Wi-Fi技術相關的公司或者資產。

圖片來源:紫光展銳

據此,王瀧認為,未來Wi-Fi和5G將互補共生,因為兩者都有頻譜資源,都可以增加數據的傳輸通道,而未來8K電視、高保真無損音樂等數據量每年都在增長,無論哪種傳輸方式都有其帶寬限制,不能滿足所有應用的需求。此外,最新的Wi-Fi 6仍然是一個相對輕量化的連接技術,成本遠低于5G。

事實上,雖然5G移動通信技術的傳輸能力越來越快,但通過WiFi傳輸數據的比例不但沒減少反而在大幅增加。

“2G時代使用Wi-Fi進行數據傳輸的比例為20%左右,3G時代大概是30%,4G時代約為40%,但5G時代通過Wi-Fi傳輸的數據占比將達到70%。”王瀧說道,“這是因為隨著數據量的增加,傳輸通道不夠,所以Wi-Fi技術依然還有大量的需求。”

由此可以看出,在泛連接時代,Wi-Fi依然是極為重要的短距離連接技術。

藍牙音頻還會更火

除了Wi-Fi之外,藍牙在短距離連接與傳輸上,也是不可或缺的技術,而藍牙技術也和Wi-Fi一樣是跟隨手機一路成長的。

圖片來源:紫光展銳

經過近20年的發展,藍牙已經被廣泛的應用在手機、音頻以及玩具、電子煙、燈控、智慧農業等BLE(低功耗藍牙)領域。

根據藍牙標準協會發布的數據,目前藍牙設備已經有40億,其中一半在手機上,另外音頻領域差不多有10億設備

不過王瀧認為,實際數據可能遠不止這些,因為這些是藍牙標準組織認證的數據,市場上其實還有很多在售的非認證藍牙產品。

除音頻傳輸以外,藍牙技術在其它方面發展更迅速,如:數據傳輸,位置服務,設備層網絡。隨著越來越多樓宇開始部署基于藍牙的解決方案,以用于資產跟蹤、人員跟蹤、導航和空間利用,定位服務呈現快速增長。

此外,隨著藍牙mesh網絡支持,藍牙正在已成為無線照明控制的主要協議

圖片來源:紫光展銳

當然,最近更火的其實是TWS(真正無線立體聲)。自從蘋果取消3.5mm耳機插孔后,藍牙耳機市場得到迅猛發展,藍牙耳機種類也層出不窮,特別是TWS無線藍牙耳機得到迅猛發展。

“蘋果取消耳機口后直接做了TWS,剛出的時候大家覺得這個怎么產品怎么可能會賣的好,沒有想到會火成今天這個樣子。”王瀧說道。

這樣火熱的市場,紫光展銳自然不會錯過。

此前,紫光展銳已經推出了首款TWS真無線藍牙耳機芯片春藤5882,該芯片支持藍牙5.0,可實現超低功耗、超低時延,為用戶提供高品質的雙主耳體驗。

圖片來源:紫光展銳

那么,在TWS之后,藍牙市場的下一個熱點又是什么呢?

“明年BLE Audio將會是藍牙市場的熱點。”王瀧說道,“明年我們會推出BLE音頻耳機的方案,在標準發布的時候我們會有自己的方案。”

由此看來,在20年的漫長發展過程中,藍牙技術將會不斷更新。未來,在泛連接領域藍牙技術也自然不可或缺。

圖片來源:紫光展銳

射頻前端迎來“東風”

在無線通信網絡取代傳統通信方式的時代,射頻技術已然占據了重要的位置。

雖然2G、3G時代的射頻技術相對簡單,但是到4G時代,射頻技術已經開始變得復雜。到了5G時代,射頻更加精密,因為頻段更多了,需要的濾波器更多了,未來射頻就更加復雜了,設計要求也就更高了。

為什么紫光展銳會把射頻前端技術劃分在泛連接BU呢?

對此,王瀧表示,射頻前端技術本身跟連接緊密相關,尤其在通信領域。另外,做射頻的開發思路和做Wi-Fi、藍牙的思路還是有些接近的,所以公司在規劃事業部的時候把消費電子和工業電子之外的所有周邊器件都放在一起。

事實上,紫光展銳合并的RDA是國內第一家做射頻的,而且其在2G時代的射頻市占率達到60%,3G占到49%。

不過4G時代,紫光展銳射頻前端市占率并不高。王瀧認為,這主要是因為4G時代射頻前端的技術要求非常高,并不單單是設計,要設計+生產制作跟產能的整合,要走IDM的模式,基本上就是國際大廠形成了對主流市場的實際壟斷。

圖片來源:紫光展銳

即便如此,王瀧還是認為,5G時代,中國企業在射頻前端領域的機會非常大。因為發展射頻前端除了技術之外,還需要上下游產業鏈的配合,尤其是化合物半導體材料技術。而目前,國內化合物半導體材料已經有了不小的突破。

可以說,國內射頻前端產業的突破已經迎來了“東風”,而紫光展銳也已經做好了準備,因為紫光展銳擁有射頻前端領域最全門類的設計能力和產品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