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的半導體產業已迎來黃金發展期。
距廣州粵芯半導體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粵芯半導體”)正式投產已滿月,粵芯半導體12英寸晶圓的月產量可達4萬片。粵芯半導體市場及營銷副總裁李海明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們正處于產量爬坡階段,訂單陸續接入,客戶主要分布在廣州、深圳、上海等地。”
我國是全球最大的芯片消費國。根據國家海關數據統計,2018年,中國芯片進口總量為3120億美元,占全球集成電路5000億美元市場規模的近60%。與此同時,粵港澳大灣區作為全國電子信息產業的核心區域,消費了進口總量的六成。
廣州市半導體協會會長陳衛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半導體芯片市場份額近60%在珠三角。今年以及明年,整個半導體芯片行業需求量非常大,供不應求。”
廣州市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受惠于終端市場對多功能高效芯片需求逐年增加,如物聯網、消費電子、汽車電子、工業智能制造、通信、人工智能等領域的迅速發展,芯片從來沒有像現在這么重要,需求持續突破性增長,足以撐起一個龐大的市場。
灣區5市各有專長
半導體核心產業鏈包括半導體產品的設計(芯片設計)、制造(前道工序的晶圓加工)和封裝測試(后道工序封裝和測試)。其中,晶圓工廠的制造環節科技含量最高,被譽為“工業制造之冠”,這也是國內外差距最大的地方。
據廣州市黃埔區、廣州開發區提供給時代周報的統計數據顯示,中國已建與在建中的12英寸生產線共26條,全部建成后,產能將達到111萬片/月。其中,落戶廣州開發區總投資達288億元的粵芯半導體,其正式投產的12英寸芯片生產線是廣州第一條,也是廣東省唯一一條生產線。
在此之前,廣東省僅有兩家芯片生產企業,其產品大部分為8英寸和6英寸晶圓,全部產能約7萬片/月,遠不能滿足粵港澳大灣區芯片供應需求。粵芯半導體12英寸晶圓項目的建成投產,填補了廣州市“缺芯”的空白。
雖然廣州邁進了芯片的制造領域,但芯片制造產能遠遠滿足不了市場需求。從芯片制造的前一道工序—芯片設計來看,中國芯片制造產能未達到芯片設計產能的50%,數字、模擬/混合芯片與存儲器的市場都存在巨大缺口。
深圳作為全國芯片產業重鎮,其芯片產業結構特點非常明顯,以芯片設計業為主。據深圳市半導體行業協會統計,2018年深圳半導體產業實現銷售收入897.94億元,其中芯片設計業銷售額為758.7億元,連續7年在內地城市中排名第一。珠海的芯片設計業則以60億元的銷售額位居大灣區第二,全國排名第八。
不過,與芯片設計業銷售額對比,深圳的芯片產業仍有待提升。數據顯示,2018年深圳半導體產業銷售額約為897.94億元。其中,制造業銷售額約為17.85億元,占比不到兩成。
與廣州、深圳相比,香港的半導體產業發展更早。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的報告顯示,香港芯片產業起步于20世紀60年代,由于政府長期缺位對半導體產業及研發的長遠規劃和資金政策扶持,導致香港半導體產業日漸式微。
近年香港芯片設計業發展迅速。2015年開始躋身中國芯片設計業增速最快的城市前十,2016年以34.34%的增速名列第六,2018年更以132.98%的增速高居榜首。香港在知識產權保護、高校科研能力、物流、資金、信息交流等方面也具有發展優勢。
澳門則在實驗室方面有所突破,澳門大學在2010年11月便建成模擬與混合信號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國家重點實驗室,該實驗室是廣東省及澳門地區唯一的微電子國家重點實驗室。“澳門大學與深圳海思、廣州安凱等半導體產業標志性企業有著深入的合作,為許多熱門的電子產品提供澳門設計的IP。”澳門微電子協會會長余成斌表示。
鏈接產業鏈
國家集成電路設計深圳產業化基地副主任趙秋奇認為,粵港澳大灣區是國家集成電路的重要板塊,只要各自發揮優勢就可以完全配套產業鏈了。事實上,廣深珠港澳已初步形成了各自在半導體產業上的優勢。廣州的優勢在應用和制造;深圳、珠海強在產品和設計;澳門的科研水平世界領先;香港在知識產權保護上擁有國際經驗。
大灣區也試圖整合這幾大城市的優勢。去年10月,廣州、深圳、珠海、香港和澳門五地的半導體組織正式聯手結盟,成立粵港澳大灣區半導體產業聯盟。聯盟成員將共建包括芯片測試、EDA、IP、人才培訓和產業孵化在內的一系列服務支撐平臺,構建粵港澳大灣區半導體產業生態,提升灣區半導體產業的整體競爭力。
在政策方面,去年12月《廣州市加快發展集成電路產業的若干措施》印發實施,提出將組織實施“強芯”工程,計劃到2022年,廣州市爭取進入國家集成電路重大生產力布局規劃范圍,力爭打造出千億級集成電路產業集群。深圳今年5月發布了《深圳市進一步推動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9―2023年)》和《加快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若干措施》。
與此同時,中國科學院集成電路創新(澳門)研究院聯合多家集成電路公司,承接“大灣區國家集成電路技術創新中心”,該中心計劃在3年內總投資200億元人民幣,傾力打造大灣區國家集成電路技術創新中心。
廣州市黃埔區、廣州開發區透露,自粵芯半導體動工建設以來,已有80家半導體產業鏈企業前來考察,32家企業注冊落地,其中過億元營業額的已經超過7家。這些項目涵蓋設計、封測、設備、材料的上下游產業等多個領域,未來將集結粵港澳三地力量,構建協同發展半導體產業生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