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東時間10月4日,個人電腦制造商惠普盤中一度暴跌逾10.54%,最終收跌9.57%,市值一天蒸發26.2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88億元),股價不僅創下兩年半以來新低,還從2018年10月的高點累計下跌超過36%。

是什么原因導致惠普暴跌?從消息面上看,很可能是“裁員”。

分析師稱前景動蕩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美東時間周四,即將履新的首席執行官恩里克·洛雷斯表示,惠普公司計劃未來三年在全球范圍內裁員。

惠普公司打算“通過員工離職和自愿提前退休的組合”裁員7000~9000人,預計將在2022財年完成對裁員的篩選工作。惠普發言人表示,公司目前在全球擁有5.5萬名員工,裁員可能占其全球員工總數的16%。裁員是更廣泛的重組計劃的一部分,預計該計劃將幫助公司在2022財年結束前每年節省10億美元,但公司將從第四季度開始承擔約10億美元的重組費用。

惠普的高管周四還表示,裁員將使他們能夠通過提高派息和股票回購相結合,將更多的資金重新用于增長和股東回報。然而華爾街對惠普這項重組計劃持謹慎態度,花旗預計惠普股價將出現“動蕩”。富國銀行則認為其中一些變化“基本上是不可避免的”,Loop Capital Markets對該計劃的廣泛程度感到意外,并下調了其持有該股的預期。伯恩斯坦分析師托尼·薩科納吉還將惠普的股票評級從“跑贏大盤”下調至“與大盤持平”,并稱“由于預計2019年和2020年的供應都將是負增長,而且自2011年以來供應的復合年增長率已經下滑了4%,我們擔心惠普的打印機業務可能會面臨更大的結構性風險——用戶向數字化轉變。”

在宣布裁員計劃的同時,惠普還給出了2020財年的指引,公司將美股收益調整至2.22~2.32美元,低于2.24美元的預期,自由現金流至少為30億美元。惠普在9月30日還表示,公司董事會批準了另外的50億美元的股票回購計劃。

打印耗材業務不斷遇挫

1938年,戴維·帕卡德和威廉·休利特,兩位創始人用538美元作為流動資金,創建了惠普公司,公司的地址就位于愛迪生大街367號一棟雙層小樓后面的車庫。HP就取自Hewlett和Packard兩位創始人的名字。

惠普可謂硅谷第一個IT巨人。在惠普之前,沒有公司會把公司建在車庫里。而在惠普之后,因為惠普的榜樣作用,車庫文化成為一種潮流。許多年輕人白手起家,在車庫中誕生了一個又一個偉大的公司,這其中包括蘋果和谷歌。連喬布斯都曾是惠普的實習員工。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最近幾個季度,惠普一直面臨著打印耗材業務下滑的壓力,而這塊業務曾是惠普最大的收入來源。為了幫助提振這塊業務的增長,惠普還計劃提供新的產品銷售方式。有分析稱,惠普的打印耗材業務一直受到兩大因素的限制,首先是使用打印機的用戶打印數量越來越少,這使得對墨盒的需求也越來越少,其次是一些公司也在不斷制造能在惠普打印機上使用的墨盒,這主要集中在歐洲、中東和亞洲地區。

其實在打印機業務遭遇困境前,惠普已于2015年進行了拆分。拆分出來的慧與公司(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 Co.)專注于為企業技術部門銷售計算機服務、數據存儲設備和其他服務,被廣泛認為增長前景更好。

在CEO迪翁·韋斯勒的帶領下,惠普公司制訂了新計劃,并將3D打印納入業務發展版圖,不過威斯勒在今年8月因家庭原因宣布辭職。

就在威斯勒宣布辭職當天,惠普披露第三財季業績報告,凈營收僅同比增長0.1%,包含打印機、打印耗材和其他相關產品的打印集團營收同比下降5%。與此同時,個人電腦業務雖然同比增長3%,但因為WIndows 10換機周期即將結束,加上宏觀經濟問題,外界對惠普接下來的處境并不樂觀。

咨詢公司高德納認為,盡管自2015年以來整個行業的個人電腦銷量有所下滑,但惠普擴大了其市場份額。新任CEO洛雷斯自2015年拆分后,便一直負責惠普的打印機業務。《華爾街日報》報道中稱,惠普過去一直在打折出售打印機,然后在墨盒上賺錢,這與那些打折出售剃須刀并在刀片上獲利的公司并沒有什么區別。

然而,用戶的習慣一直在改變,消費者已經開始從其他更便宜的供應商處購買墨盒,以及因為環保的問題開始減少打印,這也對惠普的業務造成了損害。后來,惠普改變了銷售模式——仍為消費者購買打印機提供折扣,但必須從惠普那里購買墨水。洛雷斯后來還表示,如果消費者選擇了以更高的價格購買打印機,他們就可以使用第三方供應商提供的墨水。

近年來惠普頻繁裁員、換血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這并不是惠普近年來的第一次裁員。2012年5月23日,由于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和其他移動設備的日益普及,減緩了個人電腦的銷售,2012年第二季度利潤下降31%,公司宣布計劃裁員約2.7萬名,同年晚些時候被上調至2.9萬人。

2014年5月23日,惠普宣布新一輪裁員計劃,公司將繼續裁減1.1萬到1.6萬名員工。2015年9月,惠普宣布在3年內計劃裁減最多3.3萬名員工,將在新組建的慧與內部進行裁員。

2018年6月,惠普稱在2019財年結束前將裁掉4500名至5000名員工。公司稱此次裁員是公司正在進行的重組計劃的一部分。在一份監管文件中,惠普稱,預期裁員相關的重組稅前費用約為7億美元,高于稍早預估的約5億美元。

除了裁員外,惠普的CEO也是頻繁更換。1999年底,惠普引入“美女總裁”卡莉·菲奧莉娜。盡管卡莉對于管理和經營有深刻的認知,但她缺乏技術背景。此前惠普的任何一位CEO都是內部工程師做起,精于技術邏輯,從來不會從外面招聘空降兵做管理人員。盡管卡莉改變惠普的決心很大,可把握著惠普主權的董事會并沒有信心再看下去,于2005年解雇了她。

但惠普董事會并沒有吸取空降型CEO的教訓,又讓專注于某一行業“小公司”出身的NCR原CEO馬克·赫德成為了繼任CEO。2010年8月,赫德因“性丑聞”被惠普董事會開除。赫德的下臺直接引發了惠普股價短時間內大跌近10%,市值縮水高達100億美元。

2011年,惠普通過向SAP前高管李艾科支付460萬美元“安家費”,將其請上了惠普CEO的位置。市場上對惠普的信心難以提振,業績預期持續下調,股價又遭遇腰斬,這一系列后果,讓李艾科在短短11個月任職后便被解雇,成為了惠普歷史上任期最短的CEO。

2011年9月,梅格·惠特曼正式取代李艾科成為惠普公司CEO,她隨后主導了一系列重大變革,行事風格大刀闊斧,以“無情裁員”著稱。

2015年拆分為惠普公司與慧與公司后,威斯勒擔任惠普公司CEO,而慧與公司CEO由惠特曼擔任;惠特曼又于2018年2月辭去慧與CEO,隨后由阿根廷裔美國人安東尼奧·內里接任。

如今,威斯勒將于今年11月1日卸任,新任CEO恩里克·洛里斯則同天正式上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