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芯片行的一位資深老將,近日,在回答《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提問時,楚慶表示現在所領導的紫光展銳已經是一個“新展銳”。去年底“臨危授命”入職展銳,半年多來,楚慶幾乎全部換掉了以往的管理團隊。

加入展銳之前,楚慶在華為旗下芯片企業海思公司任職多年,曾任華為戰略與技術副總裁、海思半導體首席戰略官。

在進行內部大調整之時,展銳也在籌備科創板上市。楚慶向記者透露,股權架構要做一些變化,現在正在處理這些事情。根據計劃,紫光展銳將以北京紫光展銳科技有限公司為主體在明年正式申報科創板。

管理“洗牌”

展銳是國內半導體龍頭紫光集團“芯云戰略”中“芯板塊”的重要企業,由展訊通信和銳迪科合并構成。過去的一年,展銳可謂大變。

2018年5月,北京紫光展訊科技有限公司完成對銳迪科母公司北京冠清展銳科技有限公司的吸收合并,并更名為“北京紫光展銳科技有限公司”。

2018年12月,紫光集團宣布30億元增資展銳,時任展銳聯席CEO楚慶走向臺前。展銳當時表示,在完成展訊和銳迪科歷經4年的整合后,全面邁向進軍5G、物聯網及移動通訊芯片中高端的征程。

今年3月,楚慶正式成為紫光展銳CEO。在加入展銳之前,楚慶在通信、半導體、和投資領域有著22年的經驗,作為團隊創始人發布了全球第一個TD-SCDMA手機芯片,以及中國第一個WCDMA手機芯片方案。

紫光國微的評級報告顯示,紫光展銳80%的手機芯片銷往海外,全球市場份額超過25%,排在高通與聯發科之后。在中國大陸地區,也僅有華為海思、紫光展銳有能力研發出了5G基帶芯片。

在巨頭環視的芯片市場,紫光展銳的發展并非一帆風順。

在楚慶之前,上任剛剛一年多的前任CEO曾學忠便黯然離場。在溝通會上,楚慶毫不避諱地說,在自己領導下,一改展銳曾經混亂、松散、官僚的組織架構,建設了面向未來的功能化組織。

楚慶還透露,剛擔任CEO不久曾經歷了“一天四場道歉會”,現在的展銳已經極力在跟低品質告別,上周的返修率只有不到千分之二,高于客戶質量標準。

在被問及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給定了哪些目標時,楚慶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直言,“有KPI,但是我忘了。這符合趙總的風格、其實也符合我的風格。”楚慶表示,展銳處于變革期,一切都在發展變化中。展銳最近兩年戰略目標非常清楚,而這些很難用數字來簡單表達。

“我們在反思原有管理體制,員工都很強,但你沒有好的框架,也沒有把人放到好的位置上。”楚慶如此表示。在楚慶加入展銳之前,去年8月,有13年手機芯片從業經驗的周晨從華為海思加入展銳,目前擔任展銳市場管理部部長。展銳首席運營官陳雨風,在多年前也有華為海思工作經歷。現任工業電子事業部總經理的汪波,最早在華為做基站,已經在展銳工作近10年。

不難發現,展銳的高管背景以及楚慶的策略與華為關聯密切。對此,楚慶表示,不是想要“復制”華為海思的管理模式,展銳的R&D用的就是一套新的管理策略,是一個徹底的功能化管理體制。

瞄準5G芯片

5G是手機芯片企業的必爭之地,然而前不久英特爾選擇了放棄,把相關業務賣給了蘋果公司。

在楚慶看來,到了5G時代,手機芯片供應商而言是越來越少,這證明5G時代的門檻又高了。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楚慶上任之后,展銳成立了消費電子業務管理部、工業電子業務管理部,以及泛連接業務管理部。楚慶介紹,接下來展銳將調整客戶結構,向重點供應商收攏,把越來越多的精力放到大客戶身上。

“僅僅5G的代碼,我們就增長了7000多萬行,這不是一兩個人搞定的,需要的是一個團隊。”楚慶介紹,到了5G時代,正好是10種通信制式,擁有“十全大補丸”的進補能力才能說是合格的5G玩家。一臺5G手機,要保證用戶能夠走遍全球,不光在中國能夠打通電話,在英國、日本、非洲等所有的地方,只要有網絡都能夠實現通話才可以。

今年2月份,展銳發布了5G通信技術平臺馬卡魯及其首款5G基帶芯片春藤510,春藤510可同時支持SA(獨立組網)和NSA(非獨立組網)組網方式。海信也已經展示了搭載春藤510的原型機。根據展銳的時間表,2020年底紫光展銳將推出高性價比的5G手機SOC方案。

從目前情況來,現在5G芯片分為兩個陣營,一個是系統廠商蘋果、三星、華為,另外一個部分就是展銳、聯發科、高通這些芯片企業。對于5G手機的普及速度,楚慶態度較為樂觀,并稱展銳更多的是追蹤市場,而不是追蹤其他的行業對手。

在資本市場方面,楚慶表示,各方都希望展銳能夠盡快成功上市,展銳正在為此事做各項準備。從目前股權結構看,紫光展訊投資、紫光新微電子分別持有展銳57.14%和16.81%的股份,英特爾(中國)持有14.29%的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