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黃河上游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了解到,自2015年“青海造”首批200噸集成電路用多晶硅上市以來,產品在國內市場的占有率逐步提升。目前,國內市場占有率已達到15%,是國內唯一一家量產電子級多晶硅的企業。

集成電路是國家戰略性、基礎性、先導性產業,而半導體材料是集成電路最基礎的材料,支撐了整個集成電路產業和清潔能源產業的發展。2012年,歷經6年謀劃研發,黃河上游水電公司建成年產2500噸的電子級多晶硅項目。2015年,順利完成電子級多晶硅材料研發專項攻關,產品經過國家電子材料檢測中心、美國埃文斯、SGS檢測,質量達到國外主要電子級多晶硅生產企業質量標準,實現了電子級多晶硅的“中國制造”。

質量上去了,銷售又成了一個新難題。“我們幾乎跑遍了國內所有的硅片生產企業。”黃河上游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負責電子級多晶硅項目管理運營的新能源分公司總經理劉剛說,所有的客戶都需要經過漫長的認證過程,從幾十公斤的試驗開始,認證周期往往長達兩三年,而且產品質量不僅要客戶認可,還要客戶的客戶認可才能批量使用。

如今,我省生產的電子級多晶硅產品已廣泛應用到6至8寸拋光片中,獲得下游企業的廣泛認可。

但我國集成電路產業與先進產業國之間的差距非常大,集成電路核心技術研發和關鍵元器件制造還面臨巨大的挑戰。

2018年,黃河上游水電公司建成投運光伏產業技術創新中心,聯合杜邦、華為、清華大學、弗朗霍夫等知名企業和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包括國家重點實驗室分實驗室在內的20個聯合創新平臺。

2018年底,黃河上游水電公司及其晶硅材料和特種氣體兩個項目同時入選存儲器“一條龍”應用計劃示范企業和示范項目名單,成為我省唯一入選的企業和項目。

2019年8月14日,為了進一步提升研發能力,“浙江大學硅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黃河水電集成電路硅材料聯合研發中心”在我省成立。聯合研發中心將發揮各自優勢,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用相結合的技術研發體系,以集成電路用半導體材料、高純半導體材料檢測技術等開發為研究方向,實現學術研究與市場應用的相互促進。

另外,黃河上游水電公司依托現有的國內唯一按照國際半導體材料與設備協會(SEMI)標準配置的實驗室成立青海芯測科技有限公司,發揮實驗室具備集成電路行業一流的檢測研究能力的優勢,提供高純硅材料到集成電路硅基材料、化合物半導體材料、電子工業特種氣體和電子工業用化學品的檢測;集成電路高純材料的技術研發支持、檢測方法開發以及檢測和校準實驗室質量管理體系咨詢、集成電路材料檢測能力驗證等業務。同時,還將承擔集成電路用硅材料、硅基材料,特種氣體、電子化學品等材料的研發和人才培養等任務,進一步推動集成電路材料產業實現創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