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長沙,這幾年芯片產業的發展進入快車道。國科微、景嘉微、進芯電子、融創電子等一批代表性企業,通過自主研發,推出了許多填補國內空白的“中國芯”。

進芯電子:智能制造有了“中國芯”

高端芯片設計是湖南特色優勢產業之一,也是最有可能在近期形成突破的領域。為此,湖南提出了“三個堅定不移”,其中之一就是堅定不移持續支持以DSP(數字信號處理)、GPU、SSD為代表的高端芯片研發和產業化。

2012年,畢業于湖南大學的幾位“技術控”,創立了湖南進芯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進芯電子”)。

7年之后,進芯電子成功研制出了以ADP32、AVP32為代表的32位數字信號處理器產品系列,打破國外企業對DSP在智能控制領域的壟斷局面,填補了我國在該領域的空白。

“DSP最主要的任務,是把模擬信號變成數字信號,將事物的運動變化轉變為一串數字,并用計算的方法從中提取有用的信息,以滿足我們實際應用的需求。”該公司常務副總經理易峰告訴記者,作為關鍵元器件,DSP在工業機器人、數控機床等智能化工業設備上應用非常廣泛。而這些設備的供給,也關系到我國智能制造的普及和應用。

進芯電子將專注于電機控制及功率變換應用市場。隨著在掃地機器人、吸塵器、破壁機等消費類產品市場的逐步推廣,未來兩至三年芯片的年出貨量將超過1億顆。市場出貨量的累積將進一步優化芯片成本,為應用客戶提供更具市場競爭力的價格。易峰表示,目前進芯電子的合作伙伴,包括國內知名的數控機床供應方——華中數控和廣州數控,同時華為、中興、匯川等行內龍頭企業也與進芯電子保持緊密的合作聯系。

隨著市場的培育和產品線的逐步完善,進芯電子的業務量也在快速增長。易峰告訴記者,進芯電子還積極與多家科研院所和高校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成立聯合實驗室,為公司的技術發展輸入源源不斷的新鮮血液。

融創微電子:讓“中國芯”更具可靠性

2018年7月31日,某衛星成功發射入軌,并傳回了高清晰度遙感圖像,其核心元件高速圖像壓縮處理芯片,是我國首顆自主研制的航天級高端圖像處理芯片。研制這款芯片的企業,是來自湖南長沙的湖南融創微電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融創微電子”)。

融創微電子成立于2014年,是湖南省重點打造的一家專業從事集成電路研發和設計服務的高新技術企業。

2015年,融創微電子受相關方委托,組織開展設計開發和技術服務。

“這個項目主要是為了解決該芯片及衛星電子系統在太空惡劣環境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保證其正常工作。”融創微電子總經理楊國慶表示。

接到項目后,融創微電子結合長期積累的設計經驗,經過深入分析,確定了關鍵技術路線,經過充分論證,攻克了難題,最終完成研制任務,各項可靠性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此前,中國衛星上圖像壓縮系統均采用國外芯片,處理能力和可靠性都無法滿足獲取亞米級分辨率遙感圖像的需求。這顆由中國自主研制的航天圖像壓縮芯片在處理速度、壓縮效率以及可靠性能方面均超過國外同類芯片,是目前國內外最高技術水平的衛星圖像壓縮芯片。”楊國慶說。

楊國慶告訴記者,該項目的技術成果為未來商業航天專用集成電路的產業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航天航空、醫療器械、環境監測等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