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造業增加值在2006年超過日本,2009年超過美國,制造業產值第一,占GDP比重穩定在32%左右。
盡管規模龐大,中國制造業仍面臨巨大的挑戰,主要出口制造業產品位于價值鏈下游,資源消耗較高但科技含量不高。2017年,中國制造業仍以重工業和輕工業為主,科技含量水平較高的設備制造領域占比僅為26%。
然而,隨著國際產業分工和全球產業布局的深度調整,中國制造業正在進入轉型升級、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就在2017年的中共十九大上,“高質量發展”的表述得以首次提出。2018年,國務院工作報告中則進一步明確:“進一步拓展開放范圍和層次,完善開放結構布局和體制機制,以高水平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
在中國經濟向高質量發展邁進的過程中,一批外國企業也在緊跟步伐,中國三星便是其中之一。從1992年入華之初大多投資密集加工組裝業,到如今業務領域擴大至核心零部件研發生產,投資領域轉向資本密集型、尖端技術裝備領域,中國三星這27年入華路,映襯著淘汰落后產能、謀求高端多元化發展的中國經濟轉型之路。
三星在華三級跳
1992年中韓建交,同年三星進入中國市場,27年來,三星在不斷擴大在華業務與投資。數據顯示,從1992年至2018年底,中國三星在華累計投資349億美元。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其中228億美元是在近六年內完成。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現象,與三星在華投資重點與業務機構密切相關。據了解,最初進入中國的三星,選擇投資的城市主要集中在東莞、惠州、天津等東部沿海地區,業務領域也主要以電子業為中心的單純組裝加工業。1995年成立的蘇州三星電子有限公司,生產產品從微波爐、電冰箱,逐步拓展至洗衣機、空調等——但依然逃離不開低端制造的業務模式。
從2000年開始,中國三星開始嘗試真正融入中國經濟。其業務領域從電子業開始陸續進入金融、酒店等,如今涉及電子、金融、重工業、服務業等領域。這意味著三星在本地逐漸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
同時,中國三星通過加強在眾多領域的在華研發能力,以便及時開發滿足中國消費者喜愛的產品和技術。資料顯示,目前三星在北京、西安、南京、深圳等地擁有7個研究所,共有5000多名研發人員,主要在半導體、通信、軟件、設計等領域進行研發。
2012年后,中國三星從“融入”邁向了“升級”,開始在華投資半導體、液晶面板、電動汽車電池等尖端產業。
以天津為例,2018年底,盡管三星對天津手機生產線進行了調整,但取而代之的是全球領先的車用MLCC工廠(多層陶瓷電容器)和動力電池生產線等高端制造項目,預計2019年底建成,2020年投產。
“建成后,天津將成為三星電機海外主要的MLCC生產基地之一。”三星方面表示,“這是三星在中國產業戰略調整和產品轉型升級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三星在中國‘進入、融入、升級’三級跳的關鍵一躍。”
數據顯示,三星在華投資尖端產業的比重從2012年的13%上升到了2018年的55%。這說明近六年來,三星在中國的布局完成了從勞動密集型到資本、技術密集型產業的轉型升級。
向高端制造進軍
過去的27年內,中國三星在半導體領域不斷引入最先進的技術,建設完整產業鏈。
2015年4月15日,三星電子(蘇州)半導體有限公司全線智能自動化半導體后道生產線——I LINE竣工。據了解,“I LINE”主要生產DRAM、SSD等Memory產品。該項目的建成,意味著三星電子(蘇州)半導體經歷了從低端生產到高端制造,從追求高效生產力向謀求半導體強勢競爭力的轉變。
不僅僅是半導體,中國三星在蘇州加碼的高端制造還囊括液晶產線。2013年10月,三星Display配合中國制造轉型升級戰略,在蘇州投資設立蘇州三星電子液晶顯示科技有限公司(SSL),專業生產液晶面板。
截至2018年底,公司投資總額達28億美元,占地57萬平方米。它的投產,也促進了蘇州周邊地區整個LCD顯示產業鏈的形成和發展,目前在SSL周邊地區已經集聚了一批高科技的設備和核心零配件,原材料的企業,整個產業鏈已經初具規模。
需要注意的是,三星在華的制造升級,不僅僅是制造模式的變化,同時也在地域上持續向內地擴展。
為響應中國西部大開發戰略,2012年,中國三星在西安投資100億美元引入了高端V-Nand存儲芯片項目,成為當時中國最大的電子產業外商投資項目之一,也是三星有史以來最大的海外投資項目。
2014年5月9日,三星西安半導體工廠正式量產,生產最新型的存儲芯片V-Nand。 這標志著三星西安半導體工廠成為集存儲芯片生產、封裝、測試于一體的半導體綜合生產園區,半導體生產領域全業態也在西安高新區正式形成。
同時,隨著三星半導體的落戶,帶動100多個相關配套企業進駐西安。西安也將逐漸形成一個過千億元的半導體產業集群,進一步躍升為世界具有競爭力的電子信息產業基地。
2018年3月,三星又一次在西安投入70億美元開工二期半導體項目,以應對全球IT市場對高端閃存芯片產品的巨大需求。
“伴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高速發展,中國三星將繼續推動本土一體化業務體系,”三星方面表示,“同時擴大對尖端技術裝備產業的投資,加強研發,推進業務的多元化,積極發掘以新興產業為核心的新增長動力,向中西部、東北部、中小城市擴大業務。”
綠色經營使者
制造業的高質量發展與否,不僅僅是從價值鏈來評判,能源耗用同樣是重要的評價指標。事實上,過去中國制造在發展模式上過度消耗資源,以環境為代價的增長難以為繼。
中國三星則早在1996年便率先提出“綠色經營”理念。這一年,“尊重人與自然,保護人類生活和地球環境”的口號,翻開了中國三星綠色經營的篇章。
在“綠色經營”理念的指導下,中國三星設有環境安全委員會,并建立了綠色生態系統。“以尊重生命為本,在經營過程中踐行尊重人性和自然的生產方式,為人類的繁榮和環境保護做出貢獻”是綠色生態系統的基本理念;“通過環保的產品和技術,為客戶提供全新的環保體驗,為全社會帶來可持續發展的美好未來”是該系統的愿景;“Planet First以地球為先”是該系統的口號。
據了解,每年有10000多人次員工會參與中國三星發起的“一社、一河、一湖、一山”環保公益活動,分別選定當地一條河流、一個湖泊、一座山為對象,定期持續開展環保活動。
除了身體力行做好環保工作,中國三星還鼓勵各法人做好環保宣傳。今年4月,三星半導體(蘇州)就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為宣傳標語,在蘇州星湖社區開展了生活垃圾分類活動,并鼓勵居民把家里的有害生活垃圾:廢燈泡、廢油漆桶、廢家電等帶到活動現場,換領公益團精心準備的綠植。
在中國三星內部,環境安全宣傳與教育也同樣重要,尤其在生產環節。過去幾年,中國三星每年開展各類環境安全相關培訓,僅2018年培訓次數就達3528次,培訓106萬余人次。
同時,三星不斷優化經營環節,蘇州三星半導體率先投入了天然氣大巴和電動大巴,既減少了高污染廢氣,也更好地控制了噪聲。東莞三星視界則對危險廢棄物處理設備進行定期檢查,以確保危險廢棄物能環保處理。天津三星電子更推動了屋頂分布式太陽能發電項目,在5萬平米的工廠屋頂上建設分布式光伏電站,預計每年產生524萬度電能,減少644噸煤炭燃燒,為天津三星日常生產和辦公所用。
這一系列“綠色經營”的成果也是顯著的。僅2018年,中國三星的廢水利用率為33.8%,相比2017年提高3.8%,廢水回用量245.6萬噸,NOx濃度排放濃度減少60%以上,VOC排放減少了50%左右,出資種植樹木1169棵,在工廠內種植新樹485棵……
“未來,從生產經營到社會責任,中國三星還將作為低調的綠色使者,繼續守護這方土地的綠色可持續發展。”三星方面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