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集成電路產業迎來重大突破!6月19日下午,總部位于張江科學城的上海兆芯集成電路有限公司正式對外發布新一代16nm(納米) 3.0GHz x86 CPU產品——開先KX-6000和開勝KH-30000系列處理器。這是國內首款主頻達到3.0GHz(吉赫茲)的國產通用處理器,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進一步縮小。
兆芯新一代處理器單顆SoC芯片包含了CPU、GPU和芯片組,具備高性能和低功耗的特點,非常適合PC、超極本、服務器和嵌入式計算等各種硬件平臺。其中,KX-6000主要面向PC市場,KH-30000主要面向服務器市場。值得關注的是,新一代處理器已完成多款軟件產品的兼容性認證,并且有多個硬件產品已完成開發,目前已經能夠實現批量供貨。據透露,搭載這兩款芯片的整機產品最先會在黨政機關、金融、能源、交通等關鍵行業進行應用與推廣。
兆芯副總經理羅勇表示,由于新一代兆芯國產通用處理器采用SoC設計,芯片集成度進一步增強,性能提升50%,能耗比較兆芯的上一代產品提升了3倍,能夠帶來更具效率的交互體驗。其中,開先KX-6000系列處理器可更好的滿足移動平臺設備的配置需要,性能相當于英特爾目前主流的第7代i5-7400水平。
在“核高基”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技術總師、清華大學微電子所所長魏少軍教授看來,16nm 3.0GHz x86 CPU新品的發布,也是“核高基”重大專項的一次重要成果發布。
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是在2006年起步的國家重要的科技計劃,“核高基”規劃是當時規劃的十個民口專項中的第一個,肩負著解決我國最重要的核心電子器件高端芯片和基礎軟件的關鍵核心技術。其中的中央處理器是攻關的重中之重,特別是“核高基”專項在2014年把最大的一個課題交給上海兆芯進行攻關后,如今取得重要進展。“可以說,今天不單單是新品的發布,更代表著我國高端芯片核心技術和產業發展這一環上有了重要突破,這一環的突破將伴隨著后續一系列動作,在我國的信息系統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魏少軍說,目前雖然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還有很長距離,但為我國追趕國際先進水平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礎。
集成電路是國家戰略性、基礎性和先導性產業。據上海市經信委主任吳金城透露,目前上海擁有集成電路企業約600家,從業人員近18萬人,產業規模占全國的22%,涉及產品門類齊全,部分領域與國際同步,制造工藝進入14nm,裝備材料實現突破,人才環境日益優化,已經成為國家集成電路產業鏈最完善、產業集中度最高、綜合技術最先進的地區。
當前,上海正聚焦推進集成電路創新發展,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和競爭力的產業高地。特別是著力打造產業集群,統籌國內外優化資源,優化產業空間布局,促進集成電路設計、制造、裝備、材料、封測等全產業鏈協調發展。同時,依托龍頭企業的引領作用,依靠國家創新中心和本市服務平臺,加快核心關鍵技術和產品的突破。
圖片聲明:封面圖片來源于正版圖片庫:拍信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