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喬連銘)在數字經濟時代下,芯片作為信息技術產業的基礎和核心,已經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從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腦到數據中心、通信網絡,無一不依賴其強大的處理能力。芯片技術的每一次革新,都推動著社會經濟結構的深刻變革,為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提供了強大的動力。然而,國內的芯片企業發展起步較晚,在技術、質量、規模上與國際龍頭企業存在著一定的差距。

近年來,眾多頂級科研團隊為打破產業發展瓶頸,堅持深耕于此,終于取得了顯著成效。不少擁有創新自研技術的中國芯片企業快速崛起,大有“逆襲”的發展勢頭。如最近幾年飛速成長的昇陌微電子(蘇州)有限公司,其取得的成績與成長勢頭讓中國芯片產業看到了“彎道超車”的希望。

近日我們有幸采訪到了昇陌微電子(蘇州)有限公司的副總經理、著名的芯片產品研發專家沈曉斌,深入探討了他與昇陌微團隊的技術創新理念、經驗歷程,及未來芯片在數字社會構建中的作用等話題。

http://img.danews.cc/upload/ajax/20241125/07b5f7c2d322f3a4f9dec85de90bf62d.png 

沈曉斌碩士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的電路與系統專業,在校期間就展現出了對芯片產品研發的濃厚興趣,掌握了扎實的芯片產品研發理論基礎。畢業后他毅然選擇加入芯片產業,先后在德州儀器半導體技術(上海)有限公司、亞德諾(中國)投資公司、潤石科技(江蘇)有限公司等國內知名的芯片公司擔任核心研發職位。通過十余年的工作積累,沈曉斌不僅深化了對芯片設計研發流程的理解,還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研發理念和方法論。在每一次的技術挑戰和項目中,沈曉斌都以深厚的理論功底和敏銳的創新意識,推動著技術的邊界不斷拓展。

沈曉斌在采訪中強調,芯片設計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注重細節,追求極致的性能與效率。這種理念不僅體現在他的個人工作中,更貫穿了整個團隊的研發流程。他帶領的昇陌微電子(蘇州)有限公司技術團隊,正是在這種理念的指引下,研發出了諸多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專利技術成果。其中,“一種時鐘偏移誤差校準電路及集成電路”不僅在國內芯片技術研發領域引起了廣泛關注,更在國際舞臺上獲得了高度認可,成為中國芯片產業自主創新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傳統的時鐘校準方法存在很多問題,比如精度不足、功耗過高、適應性差等,這些問題在現代高速、大規模集成電路中尤為突出。并且隨著芯片工作頻率的不斷提高和集成度的不斷增加,時鐘信號的穩定性和準確性成為了制約芯片性能的關鍵因素之一。”沈曉斌說道,“我們創新研發的‘一種時鐘偏移誤差校準電路及集成電路’通過創新的校準機制,實現了時鐘信號的實時監測和精確調整,成功解決了這一行業難題。”

據悉,“一種時鐘偏移誤差校準電路及集成電路”的核心原理在于設計了一套高精度的反饋控制系統,該系統能夠實時監測時鐘信號的狀態,并通過一系列復雜的算法和電路結構,動態調整校準參數以補償時鐘信號在傳輸過程中產生的偏移誤差。具體而言,該技術首先通過高精度的檢測單元捕捉時鐘信號的微小變化,然后將這些變化轉化為校準信號,并反饋給校準控制單元。校準控制單元則根據這些反饋信號,精確調整時鐘信號的相位和頻率,從而確保時鐘信號在整個集成電路中的穩定性和一致性。這一技術不僅顯著提高了時鐘信號的精度和穩定性,還有效降低了功耗,為現代高速、大規模集成電路的性能提升和能效優化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持。目前“一種時鐘偏移誤差校準電路及集成電路”已經在落地試運行中取得了顯著成效,極大地推動了信息技術產業的進步,為構建更加高效、可靠和節能的數字世界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談及未來,沈曉斌對芯片產業的發展充滿了信心,他表示,隨著5G、物聯網等技術的快速發展,數字社會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對此,沈曉斌及其團隊正在積極籌備下一代芯片技術的研發,旨在通過持續創新,推動中國芯片產業從“跟跑”到“并跑”,最終實現“領跑”的發展目標。他堅信,通過產學研用的緊密結合,通過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中國芯片企業完全有能力在全球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為全球數字社會的構建貢獻中國智慧與中國力量。

采訪的最后,沈曉斌表達了對年輕的芯片工程師們寄予的厚望,他鼓勵大家要敢于創新、勇于挑戰,不斷追求技術的卓越和完美。同時,他也提醒大家要時刻保持對技術的敬畏之心,注重細節和品質,為中國的芯片產業貢獻自己的力量。相信在以沈曉斌為代表的杰出芯片技術研發專家的共同努力下,中國的芯片產業一定能夠迎來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