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聯盟消息,3月30日上午,在中山凱旋真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簡稱“凱旋真空”)光學薄膜實驗室,新研發的真空鍍膜機吸引不少客戶前來打樣。不久前,在其上海分公司研發平臺,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OLED蒸鍍機也成功研制。據該公司副總經理聶新德介紹,這兩款裝備關鍵技術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樹立了率先解決制約國內泛半導體和面板行業發展的關鍵技術裝備實現進口替代、填補國內空白的領先企業地位。
攻克5G讀“屏”卡脖子技術問題
1992年落戶中山,凱旋真空成長為真空技術設備領域“隱形冠軍”,2018年掛牌新三板;2019年,公司再次轉型升級,5G產業真空鍍膜裝備產業園項目破土動工。聶新德告訴記者,通過項目的實施,將構建國內光學薄膜工藝及裝備開發的共享平臺。
在光學薄膜實驗室,實驗室聶主任拿出試生產出的手機屏幕直觀演示真空鍍膜機的工作原理。5G時代,“讀屏”不僅對外觀“顏值”要求更高,對觸屏和人臉識別的靈敏度要求也更高。 “你看,從白玻璃到深色屏幕,膜是一層層鍍上去的,好的鍍膜技術,不僅屏幕觸屏反應更靈敏,而且不容易殘留指紋。”他解釋道。第一代鍍膜機研制成功后,目前正在調試中,近期不少手機品牌客戶已前來打樣試用。
據悉,該公司位于上海分公司的第一代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OLED蒸鍍機也已經成功研發,填補了國內自主OLED蒸鍍機的空白。未來可卷曲、如紙一樣輕薄的各類終端屏幕主要選材是OLED,“蒸鍍”就是用專門的蒸鍍機在玻璃基板上“蒸出”包括紅、綠、藍三色的有機發光層。副總經理聶新德表示,全世界能夠生產高質量蒸鍍機的企業少之又少,蒸鍍機的價格也非常昂貴。該公司解決OLED蒸鍍機“卡脖子”問題,研發出來的機器可以廣泛用于OLED手機屏、VR顯示屏、OLED白光照明面板的生產及研發。
聶新德說,為搶占5G市場發展先機,進入泛半導體裝備產業鏈,2019年公司啟動了真空鍍膜機和真空蒸鍍機的研發。公司在加快科技研發平臺建設同時,加強對外合作和資源整合,先后與中國科技大學、西安交大、合肥工大、華南理工、暨南大學、江蘇科技大學等建立產學研合作關系,并聘請國家“千人計劃”作為公司首席科學家,通過科技創新投入和重要科研項目的實施,取得了較好的科技研發成果,企業核心競爭力顯著提升。其中,“基于高功率射頻感應耦合離子源的復合高離化脈沖離子鍍膜裝備研發及應用”項目被廣東省科技廳列為廣東省重點領域研發計劃項目。
從“小而精”向“大而優”轉型
在啟動5G裝備研發的同時,去年底,凱旋真空5G產業真空鍍膜裝備產業園項目也在橫欄打樁動工。該項目不僅是廣東省2019年和2020年重點建設項目,也是該公司轉型升級、加快切入5G市場和泛半導體產業,加快業務模式創新和產業鏈延伸的“平臺”。
在圍蔽起來的工地現場,一期項目已完成地下結構工程,正加快建設中,計劃今年年底投入使用。二期項目也將在今年上半年啟動。整個產業園項目用地78畝,總投資約4.07億元,建設內容包括重型生產廠房、輕質綜合車間、試驗大樓、宿舍樓及其他公共輔助設施,其中主體廠房單體面積為 1.72萬平方米,將配置一批高端智能化數控加工中心。
“過去,我們是小而精,未來我們是大而優。” 聶新德介紹產業園建設的原因。凱旋真空主要從事真空技術裝備的研制、開發、生產、銷售。“別看我們年銷售額2億元,我們是真空電工裝備領域的‘隱形冠軍’。”聶新德邊走邊介紹。例如高鐵上每節車廂的電機類裝備,海洋鉆井平臺的脫氣裝置,航空母艦上的一些電工裝備,都有他們提供的裝備。作為GE公司新能源產業和西門子輸配電業務全球供應商,他們的產品銷往全球五大洲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先進裝備制造企業。隨著將5G作為國家戰略推動,凱旋真空結合自身優勢轉型升級,以半導體、5G產業新生態為依托建設5G產業真空鍍膜裝備產業園,打造珠江西岸具有影響力和競爭力的先進裝備制造基地。“隨著項目建成投產,我們的年銷售額將達到7.5億元,并努力向10億級的目標進發。”他說。
企業聲音:政府量身服務幫助項目落地
聶新德表示,項目落地建設過程中,中山市給予大力支持。公司產品為大型、重型裝備,廠房要求加長加寬加高,因此對土地規則性、廠房外道路要求較高,為了敦促項目落地,政府部門為公司提供了適合項目特點的工業用地,并協助辦理項目投資備案證等相關手續。除了提供綠色通道,加快項目審批進度,政府部門還與企業建立日常溝通機制,每月專人負責對接了解項目存的在問題并予以解決。特別今年春節后,受疫情影響,項目未能及時開工,政府部門及時提供援助,免費給予口罩、消毒水、宣傳標語等防疫物資,并派各相關部門上門指導防疫工作,使得公司項目2月24日順利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