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對國內許多行業的發展造成了沖擊,尤其是作為疫情核心區的武漢市,該市企業受到的影響可能更大。近年來,武漢積極打造以存儲芯片、光電子芯片、紅外芯片、物聯網芯片為特色的國家級“芯”產業高地,特別是于2016年武漢市參與投建的長江存儲國家存儲基地,是我國發展存儲產業的標志性企業之一。爆發的疫情是否會影響包括存儲器在內的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進程?

盡量將負面影響降到最低

由于廠區位于武漢,疫情爆發以來,長江存儲備受業界關注。長江存儲告訴記者,長江存儲堅持“人員安全第一”原則,嚴格按照政府規定保障員工的安全。同時,為了保障生產延續性,在原材料供應和物流方面,正在積極協調中,以保障生產線運轉正常。目前長江存儲生產經營正常有序進行,駐守在廠區的長存及廠商員工無感染病例,并采用分區隔離管控措施,避免外界病毒的帶入。

談到疫情對生產經營的影響,長江存儲表示,會盡量將負面影響降低到最小。由于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影響,長江存儲積極協調政府部門,在保證安全前提下,把影響降到最小。在科學有效的防控措施下,在確保在保障員工健康的同時,有效避免了停電停產可能帶來的安全隱患。

除長江存儲以外,武漢其他集成電路企業也在積極戰“疫”。據報道,半導體代工廠武漢新芯提前應對這次疫情,備足了生產原料,同時對員工施行分級和封閉管理。新芯公司董事長楊道虹表示,公司已申請帶寬擴容支持,未來能夠保障5000名以上的員工同時遠程在線辦公。目前,除研發略有延遲外,企業基本保持計劃進度。 

銳科激光董事長伍曉峰也表示,公司預計2月底可以恢復正常運營狀態。在存貨準備方面,公司此前已根據2020年的生產需要提早啟動了原材料的備料以及部分半成品的產出,因此目前公司庫存基本滿足第一季度生產需要。此外,供應商方面的庫存備料也較為充足,足夠滿足公司后續生產需求。判斷2020年第一季度經營情況預計受疫情延工影響有所承壓,但第二季度會開始企穩改善。

半導體測試設備公司精測電子在回答投資者提問時表示,目前生產經營按照政府的相關要求執行,生產經營正常;本次疫情目前對公司的生產經營暫無重大影響,公司將密切關注后續疫情進展情況。

可以看出,武漢集成電路企業雖然面臨著疫情帶來的各種挑戰,但是企業也在積極應對,盡量將影響降到最低。

根據芯謀咨詢的分析,集成電路行業特別是晶圓制造領域短期內受疫情的影響相對有限。中小封裝測試廠由于加工屬性更強,勞動力需求更大,短期受到的影響更大。而封測產能的緊張會直接影響到設計公司。此外,物流運輸導致的原材料供應緊張是當下最重要的問題。因為各地的交通管制,導致供應鏈物流無法保證,且效率大降,很多材料的運送存在可能不到位的情況——雖然按照規律一般的晶圓制造、封測廠通常會備有一至兩個月的庫存,但實際上因為過去從未出現過全國范圍內交通管制的先例,加上供應商春節期間停工等因素,不少工廠的庫存并不充足。

行業總體向好形勢沒有改變

那么,這場疫情對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的影響有多大?會不會影響到我國存儲產業的發展布局?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副理事長于燮康指出,目前半導體行業處于硅周期的復蘇階段,2019年第四季度和今年1月全球半導體產能快速恢復。

伴由于旺盛的市場需求,春節長假期間,國內除部分工廠整修外,大多制造企業保持24小時運轉。但受疫情影響,對已復工企業來說,各地交通部門對物流運輸管制導致原材料供應緊張,加上防疫物資短缺一定程度會困擾復工企業。同時,第一季度也是我國半導體產業的傳統淡季。因此第一季度我國半導體產業受到影響是不小的,但是相信總體業績是亮麗的,可能仍會好于去年。由于疫情的逐步緩解與好轉,第二季度尤其是下半年我國半導體產業將會迎來報復性反彈。一旦疫情結束,前期被抑制的產業需求將會充分釋放,我國半導體產業長期向好的趨勢不會改變。

至于存儲器方面,根據集邦咨詢的分析,供給端目前DRAM及NAND Flash廠商在中國的工廠,生產上都沒有受到影響。從全球的角度來看,存儲器產業的特性是除非遇到全球系統性風險,否則廠商不會貿然減產,加上客戶端庫存仍然不足,即便下游客戶現階段面臨缺工/缺料的問題,但仍會維持一定采購力道。需求方面,在服務器領域,疫情對現階段整體服務器出貨影響并不明顯,只有PCB供應可能會有約兩周遞延,但由于相關業者在春節前都有提前備貨,因此目前影響有限。值得一提的是,中國數據中心的需求因為疫情而有增加。這將有望增加對存儲器的采購力度。

中國集成電路產業持續發展的總體形勢并沒有改變。在此情況下,依托大勢,武漢集成電路產業雖然短期內不可避免受到一定影響,但是長期仍將向好。

近期傳感器芯片需求暴增

在疫情防控中,除了醫療物資,還有不少檢測器械同樣需求激增。如手持式測溫儀、紅外成像監控儀等就出現了供不應求的情況,對非制冷紅外MEMS傳感器芯片需求暴增。在正常情況下這類芯片屬于市場冷門產品,但近期躍升為防控疫情的緊張產品。武漢力源信息作為生產測溫儀中所需的電子器件企業,在大年初一開始就第一時間向紅外測溫儀企業供貨,保障他們生產所需,為抗擊疫情助力。

在這場看不見硝煙的戰爭中,以5G、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大顯身手。5G推動遠程會診和遠程探視,大數據成為疫情分析“神器”,AI幫助縮短病例確診時間,無人機成為別一樣的宣傳運輸工具,深紫外LED的殺菌消毒應用,區塊鏈讓公益信息更透明等,涉及聲敏、力敏、磁敏、氣敏、光敏、溫濕度、RFID射頻、介質生物(試紙、酶電極)等八大敏感元器件及傳感器無一例外地應用于各種防控措施和場景之中,有其不可替代性。還有很多醫療電子需要升級,去開發創新。

對此,于燮康指出,由于社會的科技進步,人們已處在無處不“芯”、無“芯”不能的時代。加快技術研發與集成,更好地構建城市感知設施、城市數據與信息資源、城市智慧運營管理中心等,在這些領域的進一步拓展,將促使集成電路行業贏得更多的發展空間與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