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屏互動、自主泊車、被動跟車、360環視……這些讓汽車“聰明”起來的技術,部分已經成為現實。然而,細心的讀者會發現,以“智能化”為賣點的整車企業,往往在美國硅谷設有研發中心,蔚來汽車如此,威馬、小鵬汽車如此,南京的拜騰也是如此。這是因為,無論是智能駕駛計算芯片、人機智能交互平臺,還是各種智能硬件開發,硅谷都是全球智能網聯汽車的創新中心。
不過,在智能駕駛芯片設計領域,南京有一些初創企業正立志打破依賴國外的局面。位于江北新區南京軟件園的芯馳科技就是其中一家。8日上午,第15屆軟博會集中采訪團走訪了這家企業。
“目前中國汽車處理器芯片幾乎完全依賴進口,我們的首要任務是填補國內智能駕駛芯片的空白,與國際知名公司同臺競技,讓汽車電子行業真正發展起來,共同推進汽車軟硬件的協同發展。”芯馳科技設計總監李海軍說,公司雖然成立僅僅一年,但創始團隊的強大技術背景,得到資本市場的高度重視,華登國際、紅杉資本等著名基金都對公司進行了投資。
芯馳科技研發的智能汽車駕駛芯片支持多屏互動,基于硬件的虛擬化,可以同時支持跑多個獨立的系統,滿足乘客和駕駛員各自的需求。自動駕駛方面,傳統汽車大部分方面都由機械控制,而在芯馳科技設計的芯片支持下,未來的智能汽車可以被動跟車、360環視、擁有行人防碰撞系統,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安全性和智能性。而這些都是在一塊芯片上完成。“芯馳科技積極布局面向未來智能網聯汽車的產品線,并已和眾多車廠達成戰略合作意向。這些產品的上市,將使中國在高性能、高可靠智能汽車芯片領域逐步趕上國際最好水平。”
當天,記者還走訪了江北新區另一家集成電路設計企業晶門科技(中國)有限公司。與芯馳科技專注智能駕駛不同,晶門科技是全球顯示芯片主要供應商之一,多年來開發了不少全球第一的先進產品。作為中國電子旗下企業,它與“同門師兄弟”中電熊貓液晶顯示合作緊密,后者高世代面板一半以上的驅動芯片由晶門提供。
在實驗室中,晶門科技中國工程部經理夏小偉向記者介紹了一款芯片在電視顯示屏上的應用案例:“隨著客戶對電視等大屏分辨率要求的提高,要求驅動芯片的通道數就越來越多。我們有著國內先進的封裝方式,這個不到48毫米的地方裝載著1600多個通道。芯片內的通道數越多,每個產品對于芯片的需求就越少。我們精簡方案,從四個芯片減少成一個芯片,為客戶降低成本,更具有經濟效益。雖然芯片數量少了,但顯示器的畫質卻更高清了。這個技術在國際上位于第一方陣。”
此外,驅動“電子紙”的“雙穩態顯示驅動芯片”也是晶門科技中國一大重點研發產品,在全球市場占有率高居第一。除了用于“電子書”,雙穩態顯示驅動芯片也運用于近些年興起的零售電子化和無人超市中的電子貨架標簽,以及最近開始火熱、極有市場潛力的智能家電和裝置。
記者了解到,集成電路是國民經濟基礎性、關鍵性和戰略性產業,南京在這一領域是“后起之秀”。隨著近年臺積電、紫光展銳、新思科技、楷登電子等一批重點項目落戶,南京市集成電路產業尤其是前端的集成電路設計產業高速增長。2018年,南京市集成電路設計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67.9億元,增長59%,規模位列國內重點城市前列。
今年初,南京市出臺了《南京市打造集成電路產業地標行動計劃》,積極搶抓集成電路產業新一輪發展機遇,加快打造全省第一、全國前三、全球有影響力的集成電路產業地標。